中华职教社领导(7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华职教社领导(7篇)

2023-05-07 17:10:1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中华职教社领导

  

  作者:马翠娥出版物刊名:教育与职业页码:26-26页年卷期:2011年第31期主题词: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副理事长;吴启迪;周晋峰;候选人摘要:10月18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届三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吴启迪、周晋峰分别主持会议,孙晓华、马培华分别在常务理事会议上和理事会议上作增补理事候选人名单(草案)说明。

篇二:中华职教社领导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当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主

  题

  词: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常务理事;党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理事会;工业;南京

篇三:中华职教社领导

  

  第六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略

  马相伯(1840-1939)

  原名志德,又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晚号华封先生,生于江苏丹徒,江苏丹阳人。世奉天主教,洗名若瑟。清咸丰元年(1851年)就学于上海徐家汇依纳爵公学(后改名为徐汇公学)。同治元年(1862年)入耶稣会。同治八年获神学博士学位,授职司铎(神甫),曾在安徽宁国、江苏徐州等地传教。同治十一年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同时悉心研究天文、数学,著《度数大全》120卷。光绪二年(1876)因受外籍教士歧视和压制等原因脱离耶稣会,任山东布政使余紫垣幕僚,翌年调任山东机械局总办。七年任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次年,经李鸿章推荐,赴朝鲜襄理“新政”。十年任驻长崎领事。十一年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僚。十二年奉李鸿章命赴美借款建设海军,未成。赴欧在英、法等国视察,并赴罗马晋见教皇利奥十三世,翌年归国。曾参与同美商旗昌洋行谈判,收回招商局主权。二十三年恢复与天主教耶稣会的关系。后将其松江、青浦3000亩地,上海英法租界地8处,油坊一所、现洋4万元悉数献交耶稣会作为办学之用。二十七年翻译《圣经》。二十九年在上海创办震旦学院,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自任院长并亲自授课。三十一年该学院被法籍耶稣会士夺权,乃与严复、袁希涛等另立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任校长(监督)9年。民国2年(1913年)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民国7年5月在中华职教社第一届年会上演讲“教育与实业联络,为救国根本”,强调以“尽力为天职”、“尤在讲求道德”。民国9年起退居上海徐家汇土山湾从事译著天主教书籍,整理出版旧稿《致知浅说》等。曾与天主教学者英敛之在北京倡办辅仁学社(辅仁大学前身),民国14年仍任该校董事。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团结抗日,被尊为爱国老人。民国21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民国26年在上海发起创办太和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八一三事变后,应李宗仁邀请移居桂林。同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次年应于右任邀请移居昆明,途中病逝于越南谅山。著述收入《马相伯先生文集》。

  伍廷芳(1842-192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改名廷芳,生于新加坡,广东新会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香港圣保罗书院毕业。同治十三年(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律,获得大律师资格。后回香港任律师,并于光绪四年(1878年)被任命为太平绅士,六年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八年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府,多次参与清政府外交谈判。二十二年出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二十八年应召回国,授四品候京堂衔。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交部右侍郎、刑部

  285右侍郎等职。三十三年再次出任驻美国、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公使,两年后回国。辛亥革命时由起义各省推为外交总代表,又以革命军代表参加南北议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司法总长。民国5年(1916年)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民国6年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同年代理国务总理。因反对段祺瑞解散国会,参加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任外交部长。民国10年任广州军政府外长兼财政总长。北伐战争时,曾代行总统职权。民国11年兼任广东省长,同年6月病逝。

  张

  謇(1853-1926)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季直,号啬庵,自号啬翁,江苏南通人。16岁中秀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二十年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并投资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曾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女子师范、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等。把实业、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曾参与发起立宪运动,三十二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组织统一党支持袁世凯,与国民党对抗。民国2年(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即将称帝时,辞职南归。在上海、南通等地继续办理实业和教育,提出“苟欲兴工、必先兴学”、“师范为教育之母”、“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教育思想。曾任江苏学务总会会长,中央教育会会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会议事员,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会议事员。民国14年大生纱厂因亏损严重被接管,次年病逝。著有:《张季子九录》、《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

  严

  修(1860-1929)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范孙,号静远,生于天津,浙江慈溪人。幼好学,通经史,旁及算学与西文。清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年任贵州学政。注重经世致用,改贵阳南书院为经世学堂。二十三年上请开经济特科奏折,要求对有专门才能者,无拘资格,量材取用,同于正途。戊戌变法后归里,设家塾,聘张伯苓授以英、算、理、化等课,倡办新教育。三十年与张伯苓创办敬业中学堂。同年任直隶学校司督办,掌管全省学政,任内创设劝学所、宣讲所,并开办天津模范小学、师范学堂、北洋法政、工艺学堂等。三十一年任学部右侍郎,次年任左侍郎,提出“尚公、尚武、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确立并完善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教育行政机构,设立京师图书馆,京师督学局,京师女子学堂,并编制教育8年计划。一生中多次出国考察教育。宣统元年(1909年)去职,致力于地方文教事业。民国6年

  286(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8年与张伯苓筹办南开学校大学部,成立南开大学。晚年倡立崇化学会。著有《严氏两世事略》、《覃香馆书牍》、《欧游讴》等。

  唐绍仪(1863-193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少川,为避清帝溥仪讳,改名绍怡,辛亥革命后恢复本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清政府所派第三批幼童赴美国留学,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光绪七年(1881年)回国后曾被派往天津、朝鲜办理税务。二十七年任天津海关道。后以全权大臣身份2次与英国代表交涉西藏问题,签署《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曾任外务部右侍郎、邮传部左侍郎、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民国元年(1912年)3月任国务总理,6月辞职。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8月参加护法军政府,任财务部长,次年为军政府七总裁之一。民国8年充南方总代表,与北洋政府在上海议和。此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民国27年9月在上海被刺死。

  沈恩孚(1864-1944)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信卿,亦署心馨,初号奉捂,晚号若婴,江苏吴县人。肄业于上海龙门书院。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后任宝山县学堂教习。三十年,上海龙门书院获准改为苏松太道龙门师范学堂,与袁希涛、贾季英等人被选派赴日本学习考察师范教育,次年回国任该学堂首任学监。三十一年与黄炎培等创办江苏学务总会(江苏省教育会前身)。上海光复后任沪军都督府顾问,江苏省民政司副司长,代理司长,省公署秘书长。民国2年(1913年)弃政,筹办南京河海工程学校。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议事员会基金管理员。该年任同济大学校长。民国9年5月、12年5月又2次连续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三届议事员。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十六队队长。民国15年5月、18年7月2次当选中华职教社董事会董事。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初名为上海图画美术学校)董事、理事。曾连任上海市议会议长10余年。创办鸿英图书馆任馆长,卒于任上。

  袁希涛(1866-1930)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观澜,号霓孙,又名鹤龄。江苏宝山(今上海市)人。

  28上海龙门书院肄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二十四年起任广东方言馆教授6年。鉴于戊戌变法失败和庚子赔款教训,立志教育救国,先后创办宝山县学堂、蒙学堂、太仓州中学。三十年倡议将上海龙门书院改为苏松太道龙门师范学堂,时苏松太巡道禀准江苏督抚,得允准,与沈恩孚、贾季英等人被选派赴日本学习考察师范教育,三十一年回国任该学堂教员,后任该学堂第二任学监。同年与马相伯、严复筹办复旦公学,并与黄炎培等创办江苏学务总会(江苏省教育会前身)。辛亥革命后,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参与教育法令、制度、课程的筹划、厘订。后任教育部视学,巡察各省教育。民国4年(1915年)至8年任教育部次长(期间两度代理部务),草定全国义务教育计划。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同年7月被选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因代理教育部部务而辞职。民国7年出国考察教育归来后在南京出任江苏省教育会会长。次年组织欧美教育参观团,归后成书10万言,尤以义务教育为详。民国9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组织江苏教育期成会,推行义务教育,倡议设乡村师范。民国12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5年、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

  张元济(1867-1959)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武原镇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刑部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二十二年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二十四年因参加变法活动后被革职,到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南洋公学总理。其间主持出版严复译《原富》等一批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二十八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董事长等职。组织编撰《最新小学国文教科书》,推行新式教育。宣统二年(1910年)赴欧美各国考察文化教育。次年清政府学部奏设中央教育会,被任命为副会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民国9年5月、12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三届议事员。其间:在商务印书馆规划出版首部辞书《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主持影印《四部丛书》(三编),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著《校史随笔》、《涵芬楼烬余书录》等。建国以后,受聘担任上海文史研究馆馆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在上海病逝。

  蔡元培(1868-1940)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鹤卿,号鹤庼,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人。6岁入家塾,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人,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入翰林院授编修。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后,弃官返乡兴学,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后任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二十七年任上

  28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黄炎培、邵力子等均为该班学生。二十八年春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被推为会长。同年夏,赴日本考察回沪后,适南洋公学学生受校方和教员无理压制引起风潮,辞职离校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三十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三十三年赴德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民国元年(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体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这种教育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其间,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后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国学习。民国4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民国6年1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同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8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去北大校长。同年7月递补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民国9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被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民国12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同年离开北京大学,再赴欧洲,参与要求英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民国13年、15年分别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民国16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并任院长,后改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民国17年后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校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民国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董事会候补董事。民国1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员。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民国21年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会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民国27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民国29年3月病逝于香港。

  刘

  垣(1871-196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厚生,江苏武进人。清末秀才,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师范生毕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黄炎培等创办江苏学务总会(江苏省教育会前身)。宣统元年(1909年)9月任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第二纺织厂经理,民国2年(1913年)任熊希龄内阁工商兼农林部次长。民国6年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后任热河北票煤矿公司董事长,大生纱厂监察。民国33年编《敦复堂刘氏家谱》。1950年3月起写作《张謇传记》,1957年脱稿,次年1月写后记。该书于1958年4月由上海龙

  28门联合书局出版。1958年9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人事处任命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宋汉章(1872-1969)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名鲁,字汉章,生于福建建宁,浙江余姚人。少年就读私塾,后入上海中西书院。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毕业以后进上海电报局任职。二十一年考进上海海关,次年调往宁波海关。二十四年入上海通商银行。二十五年,因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废光绪帝而遭通缉,避走香港、澳门。三十四年任北京储蓄银行经理,后由清政府调任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民国元年(1912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民国3年起任上海总商会议董,民国5年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因忙于业务而辞职。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7年被推为上海银行公会会长。民国9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1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长。民国10-14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顾问委员会委员。民国16年5月任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委员。同年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并兼中国银行独资创办的中国保险公司董事长。民国24年3月中国银行改总经理制为董事长制,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抗战期间随中国银行迁香港,抗战胜利后返沪仍任原职。民国37年2月被选为中国银行董事长。1949年去香港,12月辞职,退休后去巴西。1963年旅居香港,以迄离世。

  梁启超(1873-1929)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0岁应童子试,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17岁中举人。后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二十二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二十四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民国5年(1916)策动蔡锷组织护法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蒋维乔(1873-1958)

  29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秀才。二十年入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入常州致用精舍,同时攻读两院课程,历时7年。后留学日本。二十八年随蔡元培参加中国教育会,旋任爱国学社国文教员,军国民教育会教练员,爱国女校教员、校长。在商务印书馆时从事小学教科书编辑工作。宣统元年(1909年)编译《新教育学》。辛亥革命后参加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协助蔡元培起草《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等,迁往北京后任教育部参事。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同年7月递补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后因赴京就职而辞。民国10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民国13年任东南大学校长(暨南大学教授)。退居上海后,任光华大学教授。民国30年起任鸿英图书馆副馆长、馆长、名誉馆长。抗战胜利后,任光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及中文系主任兼任《人文月刊》社社长。建国后,任气功疗养院院长,上海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作有《因是子静坐法正续篇》、《孔子与释迦》、《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译著有《新教育学》等。

  陈宝泉(1874-1937)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筱庄,天津人。曾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主持编辑《直隶教育杂志》和《国民必读》、《民教相安》等教科书。同年冬入学部,参与编修教科书、修改中小学章程等工作。宣统二年(1910年)任学部实业司司长。民国元年(1912年)至9年任北京师范学校校长。任内设预科、本科两级,增设附中、附小、教育研究所和各种师范班,倡设各种学术、文体组织,探索我国高等师范学校办学体系。曾任北京教育会、天津教育会、北京通俗教育会会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考察日本、菲律宾、香港教育,民国8年考察美国教育。民国9年起先后任教育部普通司长、天津特别市政府参事、教育部名誉编审。民国20年任河北省教育厅长。著有《九年欧美教育考察团教育报告》、《近代学制变迁史》、《退思斋诗文存》等。

  汤化龙(1874-191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济武,湖南蕲水(今浠水)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三十二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三十四年回国。宣统元年(1909年)被推为湖北咨议局议长。三年与谭延闿等组织宪友会。武昌起义后,曾任湖北军政府政事部长、民政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任命法制院副局长,未赴任。旋任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长。后与梁启超等组织民主党和进步党。民国5年(1916年)又与梁启超组织宪法研究会,支持段祺瑞。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任

  291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民国7年在加拿大被刺死。

  龚

  杰(1874--?)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子英。早年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拟定上海书业商会简章。三十三年在上海务本女塾附设保姆传习所、上海公立幼稚舍开设保育法课程。后任江苏财政司长。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编有《新新小说》。

  穆湘瑶(1874~1937)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杼斋,晚号恕再,生于江苏上海,江苏上海人。自幼好学不倦,奋发攻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等同学。二十九年赴南京应试,中癸卯恩科武举人。三十一年选为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议董,三十二年上海裁撤“印捕”建立本国警察机构,出任沪南警务长,宣统元年(1909年)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上海辛亥光复,任沪军都督府警察厅厅长。民国4年(1915年)与弟穆藕初在沪集资创办德大纱厂,任经理。民国4~6年任杨思乡董期间积极开办初级小学,提倡义务教育,免收贫家子女书杂费。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夏,任杨思乡经董,发动乡民兴修水利,疏浚杨淄漤(现称杨思港),并被公推为河工总督,指挥整个开河工程,计筑大坝2座,小坝43座,削平28处河道障碍,工程如期完成。民国9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4月与穆藕初、徐庆云等15人创立华商纱布交易所,被选为理事。同年6月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十九队队长。同年与南汇人朱祥绂合组上南交通事务局,修筑上南路。该路自周家渡起,经杨思桥至周浦镇,全程12公里,行驶长途汽车。曾与陈悦周等人合作筹办恒大纱厂于杨思镇南街,所产“飞机牌”棉纱,行销国内外。民国12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5年5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平生乐善好施,同年与穆藕初将其母的寿银2540元悉数捐中华职教社百年基金。民国18年建造职教社大楼,由董事会推其实际主其事。民国26年1月30日因脑溢血抢救无效在沪去世。曾与穆藕初合译《近世之怪杰》、《苏格兰独立志》。

  于定一(1875-193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号瑾怀,江苏常州人。初习制举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未中,后弃文从商,创设成泰布行。三十年创设武进“阅书讲报社”(武进商会图书馆前身,现为常州图书馆)。同年发起成立武阳(武进、阳湖)商会筹备处,次年按清政府奏定的《商会简明章程》制定会章正式成立武阳商会,任坐办。同时被推为南洋劝业协赞会评议员。该年集资建造武进商会图书馆楼。宣统元年(1909年)被选为江苏省议员,江苏省自治筹备处参议,出席上海召开的15省咨议局代表会议,并被推为国会请愿联合会赴京代表。同年参与筹建武阳城厢公所,任参议。7月该所成立被推为名誉董事。三年当选董事会总董。民国元年(1912年)调任江苏省临时财政司货物税主任,同年9月被委为丹徒县知事,次年

  29212月调任巴拿马赛会江苏出品协会主任干事。民国3年4月赴日考察大正博览会,后组织江苏省60个县在上海南市陆家浜举行优质产品展览会,并挑选部分优质产品运往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民国5年7月评比揭晓,江苏获奖产品列全国之首。博览会后经蒋维乔推荐任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长,后任营业部长。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8年9月递补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同年11月,应钱以振之邀回常州合股开办常州纺织有限公司,任协理。民国10年6月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常州队队长。同年当选为武进县商会会长。民国13年应同乡刘柏森聘任上海宝成第一、第二纱厂副经理。同年任震华电厂常州办事处主任。民国16年进武进县修志局,编有《武进工业调查录》、《常州纺织史料(第一辑)》(未刊),另著有《知非集》《延爽集》等。

  穆藕初(1876-1943)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名湘玥,号恕园,生于江苏上海,江苏上海人。6岁入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入棉花行学徒,二十三年进夜校学英文,二十六年进上海江海关当办事员。三十年与马相伯等人组织沪学会,提倡新学,任上海龙门书院学监兼英文教员。三十三年任江苏铁路公司警务长。宣统元年(1909年)夏赴美国,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德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学习农科、纺织和企业管理等。民国3年(1914年)获农学硕士,学成归国。民国4年与兄穆湘瑶共建德大纱厂任经理。同时,翻译出版了美国泰勒所著《科学管理法》一书,并将该管理法在厂内推行。后又创办上海厚生纱厂任总经理,郑州豫丰纱厂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职。期间,兴办植棉试验场,著《植棉浅说》,致力于改良棉种和推广植棉事业。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后连任中华职教社第二、三届议事员,并任中华职业学校校董会主席。民国7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董。民国9年,发起组织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被推为理事长。同年又被聘为北京政府农商部名誉实业顾问。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副总队长,第十队队长。同年,集股在上海办中华劝工银行。民国11年秋由上海总商会推派,北京政府农商部任命其为首席代表,出席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商务会议”。民国15年与穆杼斋将其母的寿银2540元悉数捐中华职教社百年基金。同年5月起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民国16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民国17年后,出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和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筹备主任。一二八事变后,与史量才、黄炎培等人组织地方维持会,支持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市救济委员会给养组主任。去重庆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业促进委员会主委、经济部农本局总经理。曾与穆杼斋合译《近世之怪杰》、《苏格兰独立志》。

  范源廉(1876-1927)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静深,湖南湘阴人。湖南时务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

  293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回国后任清政府学部主事。曾创办法律学校和殖边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及清华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任临时政府教育部次长、总长,后辞职。次年任中华书局编辑部长。民国5年后任段祺瑞内阁教育总长兼内务总长,其间赴美考察教育。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9年出任靳云鹏内阁教育总长。民国11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次年赴英国,商洽将庚子赔款用于教育事业。回国后,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民国15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翌年病逝。

  张伯苓(1876-1951)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原名寿春,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在海军军舰见习。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教育救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严修所设家馆教授西学。三十年与严修等创办敬业中学堂。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民国8年与严修筹办南开学校大学部,成立南开大学。民国12年和17年创办南开女中部和南开小学部。制定“允公允能”校训,提倡科学,重视体育。民国25年在重庆创建南渝中学。民国27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中央监察委员。民国35年参加组织中美文化协会和民治促进会。民国37年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职。1950年到北京。著有《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

  江

  谦(1876-194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易园,号阳复,安徽婺源人(今属江西)。幼颖悟,5岁即能读书。17岁参加童子试,6场皆冠其首,补博士弟子员。后读书于紫阳书院2年。以父命,往南京,受业于张謇门下,学遂大进,嗣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未几以病辞归。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协助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任校长14年,主持学校规划和管理,并亲自授课。宣统元年(1909年)被推为资政院议员,建议创设音标方案,开汉语注音之先河。辛亥革命后被选为国会议员。民国3年(1914年)任江苏教育司长。民国4年,被委任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先开设国文专修科,以次办教育、历史、地理、农、工、商各科,任职3年,因积劳患得神经衰落症,乃退休养病,为褒奖其办学有功,被奏保为员外郎,奖三等嘉禾章。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晚年皈依佛门,潜心研究经、佛、诗、字,在家乡创办佛光会,偶尔外出讲经讲学,著有《阳复斋丛刊》。后坐化于沪。

  庄

  俞(1876—193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别号梦枚楼主。江苏武进人。早年与人创设体育会、演说会、天足会、私塾改良会、藏书阅报社等,开展社会教育活

  294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补阳湖县学附生。地方设武阳公学,被聘为教习。二十八年参加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召开的国文教材编写会议,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教育杂志社编辑,先后参加编写《最新教科书》、《简明教科书》、《共和国新教科书》、《单级教科书》、《实用教科书》、《新法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等多种课本,行销全国。民国元年(1912年)1月任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小学校长。民国2年后与黄炎培等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发表《采用实用主义》等论文,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7月递补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后连任中华职教社第二、三届议事员。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评议员,民国19年当选候补评议员。曾襄助张元济管理商务印书馆。著有《我一游记》、《应用联语杂编》等。

  黄炎培(1878-1965)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楚南,改字韧之,又改字任之。江苏川沙人。自幼随母认字,9岁起就读私塾,20岁时以府考第一名取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受教于蔡元培,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二十八年赴南京应试中举人。次年在家乡办学,因宣传反清思想被捕,获保释后赴日本,一年后事息返回。后在上海创办广明小学、广明师范、浦东中学。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后任同盟会上海总干事。同年与沈恩孚等创办江苏学务总会(江苏省教育会前身),被推为常任调查干事。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江苏咨议局常驻议员。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民国元年(1912年)升任教育司长,负教育行政职3年有余,其间:民国2年制订《江苏教育行政五年计划书》。民国3年辞职悉心研究实用教育,以《申报》旅行记者抱一名义游览山川,考察民生疾苦,撰文按期发表于《申报》。民国4年参与发起全国教育会,同年4月参加游美实业团任编辑。民国6年实用教育具体化为职业教育,同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7月被选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8月被公举为中华职教社办事部主任。民国7年举办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以“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为校徽。民国8年1月赴新加坡、吉隆坡、仰光考察教育。同年7月与上海12个团体组织教育促进团。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1月与王志莘赴菲律宾等地提倡职业教育并为中华职业学校募集办学资金。同年6月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总书记。同年12月被北洋政府特任为教育总长,次年为黎元洪任命为教育总长,2次均辞未就职。民国11年11月应邀赴河南代拟河南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与冯玉祥讨论军队职业教育事宜。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6年起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四一二政变后,中华职教社遭到打击,5月以“学阀”罪名被通缉避居大连。民国17年6月辞去中华职教社办事部主任,改任常务董事。民国20年3月与江恒源、潘文安考察沈阳、大连和日本、朝鲜职业教育。后又创办上海、重庆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上海、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上海比乐中学等。九一

  295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发起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抗战期间,任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0年3月与张澜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同年9月辞职由张澜接任。民国34年7月访问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会谈,回重庆后发表《延安归来》。同年12月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

  曾任民建中央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中华职教社常务理事、理事长。著有《中国教育史要》、《断肠集》、《八十年来》等。

  刁信德(1878~195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广东兴宁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部,同年与颜福庆等同学应召赴南非约翰内斯堡本金矿当华工医生。一年后回国,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部继续教学。宣统元年(1909年)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三年留学美国,在美期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卫生学博士和热带病学博士学位。民国4年(1915年)初回国,在上海虹口同仁医院(同仁医院作为圣约翰大学医科教学和临床实习基地)任职。民国5年,与伍连德、颜福庆、俞凤宾等21名医师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普通会员。民国11年任第四届中华医学会会长。民国16年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华山医院)院长。民国26年任第三届中华麻风救济会会长。抗战胜利后,与倪葆春一起代理圣约翰大学校务(院长)。曾任同仁、宏仁医院主席董事等职。刁氏学识渊博,医术高明,在上海开业行医,并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部执教30余年,沪上不少名医皆出其门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还先后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会长,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学会、中华健康协会会长。

  郭秉文(1879-1967)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鸿声,江苏江浦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三十四年赴美留学,宣统三年(1911年)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民国元年(191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并继续研究教育史,民国3年(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曾任中国留美学生联合会主席。民国4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后代理校长、校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同时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同年筹建东南大学并任校长,被誉为“东南大学”之父。曾连续3届当选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兼亚洲分会会长。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4年

  2961月,被段祺瑞执政的北洋政府免去东南大学校长职务,引起“易长风潮”。当月挂冠赴美考察教育,旋赴英国参加世界教育会议,曾连任3届世界教育会议副会长。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民国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董事会候补董事。民国20年返国从政,任民国政府国际贸易局局长。抗战时奉派驻美。后任财政部次长兼中国贸易协会主任。抗战胜利后,任联合国远东救济总署副署长兼秘书长。晚年创立中美文化协会,从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病逝于美国。

  贾丰臻(1880-?)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季英。早年中秀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上海龙门书院获准改为苏松太道龙门师范学堂,与沈恩孚、袁希涛等人被选派赴日本学习考察师范教育,次年回国任教员,后任学监。宣统二年(1910年)苏松太道龙门师范学校改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校长。民国2年(1913年)3月被推举为上海市政厅议事会副议长,同年9月被推举为议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次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宣布募集资金创设职业学校,介绍南洋陈嘉庚向社慷慨捐款连续5年,每年2千元,合1万元。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十四队队长。民国11年江苏省教育会成立电影审阅委员会,与沈恩孚、毕静谦、蒋梅笙等10人组成委员会,审查上海各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民国34年8月-10月,任中华职业学校沪校校长。著作有《宋学》、《阳明学》、《中国理学史》、《西洋理学史》等。

  聂云台(1880-1953)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名其杰,号云台,湖南衡阳人,曾国藩的外孙。少年时随父聂缉椝住上海。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回湖南参加童试,中秀才。随即跟外国人学英语、电气、化学工程等新学科。后赴美国留学。三十年任复泰公司经理。三十四年改组华新纺织新局为恒丰纺织新局,出任总经理。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民国8年兴建恒丰二厂及织布厂、筹建大中华纱厂,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同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副总队长兼任第九队队长。此后,还与人共同创办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华丰纺织公司、中国铁工厂、中美贸易公司及上海纱布交易所,分别任董事长、董事和总经理。其间,在长沙开设协丰粮栈。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3年为上海总商会特别会董。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同年因大病缠身,企业经营不善,遂退而成佛教居士。民国32年,因骨痨而锯掉一条腿,更少过问世事。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为从国民党手里收回恒丰产权作过努力,并邀大棉商吴锡林、吴柏年入股,改组为恒

  29丰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史量才(1880-1934)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名家修,字量才,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出生于松江。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考入松江府娄县县学为附生,但不久受新思潮影响,放弃仕途。二十七年考入杭州蚕丝馆,毕业后任教于上海育才等校、务本女学、南洋中学。三十年创办女子蚕桑学校,致力于发展实业教育,并积极投身上海及浙江社会经济活动。三十一年加入上海学界宪政研究会,三十三年参加江浙两省保路运动,被推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三十四年任上海《时报》主笔。辛亥革命以后,一度被军政府委任主持上海海关清理处和松江盐务局。民国元年(1912年)同张謇等购买《申报》产权,任总经理。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后任中华职业学校首届经济校董之一。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十五队队长。同年参与创办中南银行、民生纱厂。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民国16年购买《时事新报》部分股份。民国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同年购买《新闻报》大部分股份,成为中国当时的报业巨头。民国20年7月中华职教社改选部分董事,仍当选。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内战,主张团结抗日。民国21年积极支持一二八淞沪抗战。同年先后任上海市市民地方维持会会长、上海市临时参议会议长。同时改革《申报》,创办《申报月刊》,编印《申报年鉴》。民国23年11月13日,在浙江海宁翁家埠,被国民党特务枪杀。

  陈光甫(1881-1976)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江苏镇江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民国3年(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任总经理。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16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饷。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民国17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民国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董事会董事。民国20年7月中华职教社改选部分董事,仍当选。同年与英商太古洋行合资开设宝丰保险公司。民国25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高等顾问。民国26年,任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抗战时期,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民国36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主管中央银行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民国37年当选立法委员。建国前夕离开大陆。1950年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1954年定居台湾。196529年在台北重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杨廷栋(1881-1950?)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翼之,江苏吴县人。早年考入南洋公学中院,光绪二十年(1898年)2月,由南洋官费首批选送日本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的前身)留学。二十六年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励志会,后加入青年会。二十七年参与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国民报》,为主要撰稿人。二十八年学成回国,任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员,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等。三十一年与黄炎培等创办江苏学务总会(江苏省教育会前身)。三十二年加入宪政研究会(即预备立宪公会)。三十四年任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宣统元年(1909年)选为江苏谘议局议员,二年参加国会请愿团。三年为江苏巡抚署顾问,曾受张謇委托起草宣统皇帝退位诏书。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曾创办震东制造电机厂。民国14、15年为上海总商会会员。

  陈

  容(1881-1961)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别号主素,江苏松江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浦东中学学监。三十三年留学美国,先入哈佛大学研究文学和哲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回国后,民国3年(1914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监主任兼教授。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8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编审,民国10年任交通大学(北京)学监,民国11年任中国大学校务主任,民国13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务主任。民国18年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讲师。民国20年任上海盐务总局考绩股帮办,后升为股长。抗战时期,随盐务稽查所赴重庆,民国31年,因病居家休养,专心研究佛学。建国以后,将位于松江祖传的房屋和田地捐给地方办孤贫院,得到地方政府和百姓的欢迎。1954年5月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朱少屏(1882-194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原名葆康,号天一、地一、屏子,上海人。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协助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和《民呼》、《民吁》、《民立》报。又与美国人密勒氏及伍廷芳等组织英文《大陆报》,被举为华董之一,还参与创办《铁笔报》、《警报》、《太平洋报》、《科学》月刊、《中华新报》等。民国元年(1912年)应孙中山之邀,赴南京总统府与柳亚子等同任秘书。民国5年任寰球中国学生会总干事。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同年游历欧美,并任《申报》驻欧记者,出席华盛顿太平洋会议和日内瓦国际联盟会议,第二十四届世界

  29劳工组织大会。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民国26年10月与刘湛恩等同组国际友谊社,出版英语刊物《回声》。民国27年刘湛恩遭暗杀时,朱寓所被炸。民国29年出任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领事。民国31年因不服日本法西斯强迫承认汪伪政权的无理要求被关押,又因曾发动华侨捐募国内抗日及保护巨额货币而落敌手,惨遭日寇杀害。曾组织南社,国际友谊社,出任中国《评论周报》社总经理及上海通志馆副馆长等职。建国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余日章(1882-1936)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生于武昌,湖北蒲圻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入武昌文华书院。二十八年入上海圣约翰书院。三十一年毕业后任武昌文华大学教师,并创办《文华学界》月刊,宣传新思想。三十四年得传教士吴德施主教帮助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学和神学,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留学期间,与王正廷等共同发起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会,任副干事。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次年任武昌文华大学附中校长。武昌起义后,学校停课组织红十字会,被推为总干事。民国元年(1912年)担任黎元洪的英文秘书及其军政府外交部交涉局局长。又应蔡元培之邀北上参加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改革。会后一度担任英文《北京日报》编辑。同年加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后成为全国协会)。民国2年来上海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演讲部主任干事,往来于南北各省进行教育演讲,阐述教育立国之本的道理,提出“人格救国论”。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起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发展各地青年会,开创平民教育和公民教育。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以“国民代表”身份随北京政府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民国15年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身份随虞洽卿赴日考察实业。民国16年率代表团赴檀香山参加太平洋国民会议,与宋庆龄、梁启超等选为太平洋国际学会董事。民国21年1月4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晤谈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终至不能言语,同年秋回国。后病逝于上海。

  王正廷(1882-1961)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工学(今天津大学)预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三十四年赴美国就读耶鲁大学,宣统二年(191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学期间与余日章等共同发起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会。武昌起义后,任鄂军都督府外交副主任,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长。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时当选临时干事会干事。同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议事员会议事员。同年8月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和财政总长,代理内阁总理等职。曾任陇海

  30铁路总办。民国8年为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推为征求社员总队长兼第一队队长。同年起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民国11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曾任鲁大公司案善后督办,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中俄交涉督办等职。民国13年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民国15年起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民国17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总长兼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主任、驻美大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移居香港,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

  冷

  遹(1882-1959)

  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早年就读私塾,后在钱店当学徒。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安庆武备学堂,参加秘密团体“岳王会”的革命活动。三十一年武备学堂毕业后,分发到南京新军第九镇当队官,次年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思想,从事反清活动。三十三年秋被解除军职。后投奔安徽新军,任管带。三十四年因筹划安徽岳王会起义被捕,次年获释后赴广西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后改为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曾率军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与程潜等人组织“欧事研究会”,遥戴黄兴为领袖。民国4年(1915年)参加护国讨袁运动,民国6年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总参议和代理内政部长。民国10年弃职回乡参加中华职教社活动,曾办黄墟农村改进区,三益改良蚕种制造场。民国21年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员。抗战时期任历届国民参政员,民国29年与黄炎培组织“国讯同志会”,并任副会长。民国34年赴延安访问。同年底参与发起民主建国会,任民建会常务理事、监事。抗战胜利后,曾任江苏省临时议会议长,国大代表,并以此身份掩护中共地下组织。建国后,1951年1月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周诒春(1883-195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寄梅,安徽休宁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上海圣约翰书院毕业,赴美留学,归国后授文科进士,任教复旦公学。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次年5月任清华学校副校长,8月任校长。提出把清华学校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于民国5年4月,呈文外交部,请逐渐扩充学程,设立大学部,得到批准。后筹划并主持修建清华园内著名的早期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为清华发展成为大学初创基础。曾倡导教育“着重德智体三育”的301方针,推行“端品励学”和体育“强迫运动”,“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7年1月去清华职。民国10年任中孚银行总经理,民国13年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燕京大学校长,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建国后,1950年推选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后移居上海。

  邓萃英(1886-197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芝园,福建福州人。早年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清宣统元年(191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日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曾任福建省视学、福州师范学校校长、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数理部教务主任。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哲学,回国后任教育部参事、教育次长。民国9年12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实行男女合校,提倡科学研究,重视人格教育,在经费缺少的情况下,经多方努力,为学校建造了一座庄严华美的图书馆,并配备了全新的桌椅、书架,购臵了大量图书。该图书馆成为该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次年10月离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筹委会委员、董事会董事。曾任厦门大学校长、河南大学校长等职,并创办了北京志成中学、弘达中学、春明女子中学。民国38年旅居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著有《动的新教授论》等。

  钱新之(1885-1958)

  名永铭,以字行,晚号北监先生,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交通银行经理。民国6年(1917)为中华职教社特别社员。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十一队队长。曾任国民政府财政次长,全国实业银行常务董事。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主席。同年辞官经商,任中兴煤矿公司总经理、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长。民国22年4月为(叶)鸿英教育基金会常务董事、召集人。长期担任复旦大学董事,民国25年任代理校长。抗战时期任国民参议员,交通银行董事长。其间:民国24年与于斌、吴蕴斋、林康侯等组成圣心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初名正修高级护士学校)董事会。民国32年中华职教社董事会改理事会,被推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民国35年9月被推为中华职教社第二届理事长。民国37年筹建复兴航业公司,任董事长。南京解放后赴香港,后将复兴航业公司迁至台湾。

  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别号补斋,江苏灌云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三十年由教

  302部奖给师范科举人。民国6年(1917年)入北京大学,毕业后任师范学校长,《申报》记者。民国15年由黄炎培介绍任江苏省教育厅长,时为中华职教社普通社员。次年,应冯玉祥约请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民国17年任中华职教社办事部主任,同年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会主席。民国20年7月当选中华职教社董事会候补董事。该年赴大连、沈阳,以及朝鲜、日本考察教育。次年,任上海建设委员会委员。民国22年9月与黄炎培共同为中华职教社《社歌》作词“先劳而后食,人群之天职”、“我们重任在肩,同心结社,去研究、试验、实践……”。抗战时期,任国民参议员。民国30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民国32年7月-35年2月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建国以后,1950年1月-1952年1月再度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

  曾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四届副理事长。著有《伦理学概论》、《中国文字学》等。

  朱有渔(1885-?)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又名安德烈·朱有渔,又渔。生于上海,安徽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书院获文学士,后继续在圣约翰攻读神学,三十三年神学院毕业后赴无锡圣安得烈堂工作2年。宣统元年(1909年)获纽约世宗神学院奖学金赴美深造。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攻读。三年6月在纽约晋升为牧师。民国元年(1912年)夏,被授予神学和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圣约翰大学教员,后为教务长。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普通社员。民国11年受聘北京协和医学院院牧。民国14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受宋庆龄之邀,与刘廷芳在协和医院共同主持孙中山的追思礼拜。民国17年参加国际饿荒救济会赴内蒙古志愿服务。民国19-20年任美国加州伯克莱太平洋宗教学院、纽约市纵深学院客座教授。后赴菲律宾服务。民国24年春重返圣约翰大学。抗战时期,任国际红十字会华人执行干事。民国27年夏转道香港赴汉口协助组成“青年训练团”,同年11月赴重庆。民国28年在云南、桂林参加圣约翰医疗队。民国29年5月组建中华圣公会,任云贵教区主教。民国32年6月随中国文教代表团访问美国。抗战胜利后任香港华南教区辅理主教。1972年著《朱有渔自传》。

  朱叔源(约1885年-?)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江苏南汇人。清末毕业于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回国后任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物理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府科员,留守府调查局一等科员。同月辞职,就任上海浦东中学校长至民国11年2月。其间:民国4年(1915年)与赵南共同编译《英德美法国民每教育》。

  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9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议事员。同年在《中华教育

  303界》发表“改良现行学制之意见”。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二十五队队长。民国11年3月起任鲁案督办公署科长,胶济路公益科长,外交部科长,秘书。民国21年调任条约委员会委员(时年57岁)。

  陆费逵(1886-1941)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复姓陆费,字伯鸿,又字少沧,浙江桐乡人。肄业于南昌熊氏英文学塾日文专修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武昌合设书店,任副经理,不久自己创办新学界书店,任经理。三十一年春参加日知会活动,起草日知会章程,该会成立时任评议员,同年秋任《楚报》主笔,后因《楚报》著文反对粤汉铁路借款密约遭查封。三十二年任昌明公司上海支店经理兼编辑,同时筹备上海书业商会,起草章程,成立时担任评议员兼书记。同年任职文明书局兼任文明小学校长和书业商会学校补习所教务长。三十四年秋进入商务印书馆任国文部编辑,次年兼任讲义部主任、《师范讲义》和《教育杂志》主编,后升为出版部部长。民国元年(1912年)与沈知方创办中华书局,任局长、总经理,主持业务近三十年。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20年任上海书业同业公会主席。后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等职。曾发起编纂和出版《辞海》,主编《中华大字典》。著有《教育文存》、《青年修养杂志》、《妇女问题杂谈》。后因脑溢血于香港病逝。

  蒋梦麟(1886-1964)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童年家塾开蒙。12岁后,先后进绍兴中西学堂、美籍教会学校、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读书。其间回乡参加科举考试,录取余姚县附生(秀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三十四年留学美国,民国元年(1912年)获加州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后从杜威学习教育,民国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同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任中华职教社办事部总书记。该年10月创办《职业与教育》任总编辑。民国8年1月职教社与江苏教育会、北京大学等5单位合组新教育共进社,出版《新教育》(月刊),任主编。同年7月赴北京代理北平大学校务,后任该校教授兼总务长,2度代理北大校务。民国9年、12年2次当选中华职教社议事员。民国12年第三次主持北大校务。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民国16年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兼浙江大学校长。民国17年继蔡元培后任大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民国29年辞职,重任北京大学校长。抗战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民国30年兼任红十字会中国总会长。民国34年任行政院秘书长,36年辞职。民国37年任中国农村联合复兴委员会主任。民国38年去台湾,继续主持中国农村联合复兴委员会的试验,兼任台湾开发委员会主任。1959年兼任中华教育文化改

  304进基金会董事长等职。著有《中国教育原理之研究》、《过渡时代之思想与教育》、《西潮》、《梦麟文丛》、《谈学问》等。

  顾树森(1886-1967)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号荫亭。生于江苏嘉定,江苏嘉定人。自幼随父读四书五经。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在上海龙门书院求学。民国元年(1912年)编辑《中华初等小学算术教科书》、《中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民国6年时为《中华教育界》社编辑主任。同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7年任中华职业学校首任校长,任期3年先后开设铁工、木工、纽扣、珐琅及商科等几种专业。民国10年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第十六队副队长。民国11年“学制会议”前后,与郭秉文、许崇清、贾丰臻等主张废止高等师学校,将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大学,期间撰写《职业指导和选择》。同年为研究教育问题远渡重洋,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有关教育各科,并去德、法、意等国考察职业教育,写出游欧丛刊,包括《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教育》等百万言。民国12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民国17年、19年12次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员。民国21年当选中华职教社候补评议员。其间:民国16至35年,先后担任武进县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局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国民教育司司长,并兼任中央大学职业教育一科教授。民国35年8月,中华工商专科学校迁至上海,受黄炎培邀请和校董会决议,担任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中华职教社总部迁往北京,1950年担任上海分社主任。1952年受华东教育部安排,调任江苏师范学院任教育学科教授,历时5年。后被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研究古代教育。

  曾任苏州市人大第三、四、五、六届代表,江苏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中华职教社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四届理事。编著有:《中国古代教育家》、《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上下及续编、《中国历代教育制度》。

  汤

  松(1887-1932)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号寿军,湖南长沙人。早年湖南高等学堂肄业,后留学日本,就读东京高等商业学校。清宣统二年(1910年)赴美留学,获密西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民国4年(1915年)回国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次年任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校长,任职3年,建树良多。其间: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后因积极策划驱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出湘,被撤职并受通缉。遂赴沪继续从事驱张活动,并任湖南华法教育分会在沪干事。张敬尧离湘后,赴欧洲考察合作经济。回国不久病逝。

  王云五(1888-1979)

  305原名云瑞,字云五,小名曰祥,号岫庐。生于上海,广东香山人。11岁入私塾,14岁在上海某五金店当学徒,业余进夜校学英语。光绪三十一年入上海同文馆任教,辅导低级班学生。三十三年任中国公学英文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兼任上海留学预备学堂教务长。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及教育部科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民国7年到上海读书、译书。民国9年主编《公民丛书》遂办公民书局。民国10年由胡适推荐进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所长。实行以出版教科书和一般图书并重的方针,倡议编辑《百科小丛书》,出版《万有文库》和《大学丛书》300多种;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书中应用。民国15年8月被选为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评议员,9月在评议员会议上被选为常任评议员,评议会主席,任期一年。民国17年6月复选为中华职教社评议会主席。民国18年4月被选为中华职教社常任评议员。同年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长职,后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制组主任兼研究员。民国19年3月应聘重返商务印书馆任总经理。同年10月在中华职教社十四次常会上再次当选评议会主席。后赴欧、美、日考察科学管理法,在商务印书馆推行科学管理,实行总经理制,成立研究所并兼所长。民国20年7月继续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员。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宝山路总务处和工厂全部被日机炸毁。在其主持下,未及半年复业,推出“日出新书一种”的方针,不久恢复至一二八事变前的出版水平并有所发展。其间,出任上海图书馆协会主席、书业同业公会主席,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爆发后,随商务印书馆移渝,被聘为国民参政员。先后在赣县、成都、重庆设立小印刷厂。民国31年由于纸张、印刷、运输、资金等困难,在重庆采取收缩的方针,恢复以出版教科书为主,并代政府承印钞票、有价证券等办法,以维持企业。民国35年5月辞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职。同年8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同年出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长,次年任行政院副院长。民国37年兼任财政部长等职。民国38年4月赴香港,创立华国出版社。1951年去台湾,历任“国策”顾问,“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1964年辞职后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同时任政治大学研究所兼职教授。1979年8月在台北逝世。著译有60余种。其中有《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岫庐八十自述》、《岫庐最后十年自述》等。

  杨卫玉(1888~1956)

  字鄂联,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市)。早年就读师范学校,毕业于上海尚贤堂书院理科,后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12月筹组共和协会,民国元年(1912)2月被选为会长。3月与公民社社长钱江发起筹组革除夫束(是专为疏浚河道而编设的一种组织形式。按规定田多的人当夫头,按年轮换。田少的人当协夫,此法谓之夫束。原意在借民之力,治民之田。但实行结果,弊病丛生,故本县人士大声疾呼,有革除之请)期成会,4月正式成立,5月发动600多人联名呈请都督永远革除夫束旧制,306改章征粮,以除弊政。6月,共和协会并入戴思恭等组织的共和党嘉定分部。辛亥革命后,兴办小学校施行新教育,倡导女子职业教育,任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校长),及江苏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师范学校、苏州女子职业学校主事。民国5年9月在嘉定组织儿童学会,研究儿童玩好心理比较、体格及学力比较、群居心理比较。民国9年1月在南翔发起组织以发挥平民精神,实行文化运动为宗旨的振学会,4月举行成立大会,5月出版振学会月刊。省警务处认为振学会“与共产主义趋于一辙”,由省署训令取消。民国10年,应黄炎培之邀,参加中华职业教育社,任副理事长、总干事。同年6月中华职教社年会后,被推为征求社员苏州二队队长。后为中华职教社办事部副主任,代理主任。民国18年,东渡日本考察教育。民国19年12月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国研究会。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在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负责救济战区难民工作。民国27年,《国讯》在重庆复刊,任编委、副社长。民国32年中华职教社董事会及评议会改称理事会和监事会,总社办事部主任改称总干事,当选总干事。民国34年12月,与黄炎培、胡厥文、李烛尘等组织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民国35年中华职教社迁沪,当选为中华职教社第二届理事、总干事。民国37年4月,《国讯》被国民政府勒令停刊后,即筹办《展望》杂志,任编辑。1949年8月当选为中华职教社第三届理事。同年10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轻工业部副部长。1950年4月在中华职教社第三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副理事长。

  曾任民建中央第一届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著译有《女子心理学》、《职业教育概论》、《小学职业陶冶》、《工业教育》、《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

  朱庭祺(188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号体仁,江苏川沙人。早年就读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学美国,入哈佛大学深造。宣统二年(1910年)秋,在美发起成立中国学会美国支会。归国后,任沪杭甬铁路局英文秘书、书记。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普通社员。后调鲁案督办公署路务处处长、交通部铁路联运处处长,民国12年、14年两度出任胶济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民国16年为交通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民国18年时为盐务署署长。晚年著有《道德与精神修身法》。

  朱胡彬夏(1888-1931)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姓胡名彬夏,朱为夫姓,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在日本发起成立妇女团体“共爱会”。该会以“振兴女学,恢复女权”使二万万女子得以“尽国民之天职”为宗旨。三十年回国。三十三年考取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入威尔士利大学。民国5年任上海妇女杂志社编辑主任。民国6年5月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普通社员。同年在上海被推选幼稚教育研究会主任。

  30曾为上海留美同学会骨干。民国20年12月12日于上海病逝。

  张嘉敖(1889-1979)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公权,江苏宝山人。清末留学日本,就读庆应大学。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参议院秘书长。民国2年(1913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同年赴京任中国银行副总裁,后任中国银行总经理。民国15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一届董事,民国18年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董事。民国19年10月起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财政顾问委员会副主席。民国24年改任中央银行副总裁兼中央信托局局长,后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民国33年辞交通部长职,赴欧美考察经济交通建设。抗战胜利后,任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长路理事长。民国35年8月当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届理事。民国36年任中央银行总裁。民国38年赴澳大利亚,1953年赴美国,进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从事经济研究和教学,并任旧金山美亚银行董事长。著有《中国铁道建设》、《通货膨胀的曲折线——1939至1950年中国的经验》等。

  刘以钟(1889-1918)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字资厚,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肄业于全闽师范学堂。后东渡日本,入宏文学院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研究教育学,主张崇尚人格教育。毕业后受聘为全闽两级师范学堂教习。民国元年(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竭力推广各县小学教育,并增筹初等教育经费。同年在蔡元培召集的临时教育会议上提出“请决定相对的国家主义为教育方针案”,被采纳。并撰文《论国民教育宜采相对的国家主义》,提出教育宗旨应作为国民教育的内容。民国4年在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提出进行教育改革的建议。曾受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民国5年任教育部视学。民国6年(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同年下半年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参事。著有《新制教育学》、《哲学概论》

  韩振华(?-1963)

  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号诵裳。早年就读南开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第一届师范班毕业。民国4年(1915年)时任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主任。随陈宝泉考察江苏、浙江教育。民国6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为特别社员。民国38年时任盐业银行北京分行经理。建国以后,任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政协第一届常委,1959年任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1963年7月22日逝世。

  张

  渲(生卒年不详)

  30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号绶青、绶清,河北东光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育部京视学。

  民国3年(1914年)11月代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民国4年11月被正式任命为校长至民国8年9月。在任期间,增设各部教务主任,加强各部联系。民国6年5月,将博物部改为博物地学部,数学物理部改为数学理化部,历史地理部改为国文史地部,对原有课程作了相应的调整,增设新课程,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同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为特别社员。

  邹韬奋(1895-1944)

  原名恩润,幼名荫书,笔名韬奋。生于福建永安,江西余江人。清宣统元年(1909)入福州工业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进上海南洋公学,民国10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民国11年初任中华职教社编辑股主任,负责《教育与职业》月刊和编译《职业教育丛书》,兼任中华职业学校英文教员和英文教务主任。参与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调查研究、职业指导等多项事业。民国15年10月主持接编由中华职教社创办的《生活》周刊,新辟《信箱》专栏。民国19年出任《生活》周刊社社长兼主编,曾担任过《时事新报》副刊主笔。民国21年发起筹办《生活日报》,又创设生活周刊社伤兵医院,收容、医护抗日受伤军士。同年7月任生活书店理事会主席,至民国27年生活书店发展至14省,分支点56家,香港、新加坡亦设分店,共出版杂志10余种,书籍千余种,抗战读物500余万册。民国22年1月被推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6月被迫离开上海出国考察,发表大量文章。歌颂社会主义苏联,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汇集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共4集。同年12月《生活》周刊被封,韬奋于民国24年11月创刊出版《大众生活》周刊,号召全国人民努力争取开放言论自由和民众运动,一致团结抗日。

  民国24年12月和25年5月,先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均选为执行委员。民国25年11月与沈钧儒等7人遭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坚持写作,民国26年7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获释。8月17日出版《抗战》三日刊,宣传民众抗战救国。民国27年聘为“国民参政员”,提出“撤销图书审查”、“保障人民权利”等提案,参与发起民主宪政运动。民国30年3月抵香港,恢复出版《大众生活》周刊。民国32年3月秘密回到上海住院医疗。民国33年7月24日与世长辞。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延安举行追悼大会。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作出决议,号召文化工作者向韬奋学习,并确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毛泽东亲题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韬奋自学生时代开始撰文发表于各类刊物,一生译著等身,均收于《韬奋全集》计14卷,约800万字。

  30刘湛恩(1895—1938)

  湖北汉阳人,生于湖北阳新县。12岁时从汉阳小学跳级到九江同文书院学习。5年后毕业被保送进苏州东吴大学。民国4年(191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吴大学医预科,并获得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抵美后他放弃学医,改入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于民国7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研究院继续深造。民国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次年应邀到上海,任中华职教社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教育部总干事,同时兼任多所大学教职。期间:宣传“教育救国”、“公民教育”,提倡举办职业学校和文化补习学校,并任上海职业指导所主任。

  民国14年5月,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圣约翰大学内的中国师生集会升半旗以示哀悼,美籍校长卜舫济竟当众撕毁中国国旗,全校爱国师生愤而退出该校,自行组织光华大学。刘湛恩全然不顾教会的反对和阻挠,协助建校并担任光华大学校董兼教授。民国15年起4次当选中华职教社评议员。民国17年受上海沪江大学校董会之聘,出任沪江大学校长,成为该校第一任中国籍校长。任上,进行教育整顿和改革。聘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任教,增设商科的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银行、会计等专业,化学系外又另设生物系,与协和医学院挂钩,协和承认沪江的学分,学生在沪江读几年后经考核及格,可进协和医学院。特别重视课堂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结合,加强商科各专业与上海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的联系,并建立自幼稚园到高中一整套教学实验体系。不久,在圆明园路创办城中区商学院。商学院除大学本科4个系外,并为在职青年设臵大学专修科、普通科和单科训练的特科。商学院还为照顾在职青年学生和兼课教师时间上的冲突,利用夜间业余时间授课。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并利用出国考察和参加国际会议等机会,在欧美各国和南洋各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行径,号召侨胞团结一致,支援国内的反侵略斗争。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沪江大学校本部并入城中区商学院,与东吴、圣约翰大学组成教会联合大学,继续开课。刘湛恩除主持联大校政外,还积极从事抗日活动,被推为上海各界救亡协会主席和上海各大学抗日联合会负责人。民国26年11月,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沦为“孤岛”,汉奸、暴徒横行无忌,暗杀、绑架事件频出。刘臵自己安危于度外,日夜为抗日工作而奔忙。翌年春,日伪酝酿在南京组织傀儡政权,邀刘出任

  “教育部长”,被严词拒绝。其抗日爱国言行被日伪视为眼中钉,曾多次接到谩骂和威胁恫吓的电话和信件,还收到一筐注入毒药的水果。友人劝离沪暂避,但他表示留在上海的抗日协会负责人已所剩无几,沪江大学行政也必须有人主持,决不能临危退离。1938年4月7日晨,刘携子出门,在静安寺路大华路(今南京西路、南汇路)口公共汽车站候车去圆明园路学校时,突遭日伪收买的暴徒狙击。当即牺牲,年仅43岁。主要著作有《公民与政治》《职业教育研究大纲》等。

  31胡厥文(1895-1989)

  名保祥,江苏嘉定人。4岁入私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读于县立小学高等班。三十三年入太仓中学。民国3年(1914年)考入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在预科学习一年后入机械系。民国8年毕业入汉阳铁工厂工作,后赴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任工场主任。民国10年创办新民机器厂,次年新民机器厂开工任厂长、工程师。民国12年被聘为中华第一窑厂经理。民国13年任恒大纱厂厂长。后赴日本考察机器制造业。民国17年在家乡创办合作五金制造厂,任董事长,同时,又任上海市铜铁机器同业公会主任委员,连选连任达10年之久。民国18年,在家乡建立黄渡电灯公司。一二八事变中,组织同业生产军火支援十九路军,并提出抵制日货,组织中华机器联合公司,任理事长兼办事主任。民国22年,任上海棉布市场理事长。民国23年,集资兴建长城砖瓦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至死不做亡国奴”的思想下奔走呼号,召集上海机器同业公会执委会议,动员百余家机器厂内迁。会后与同业代表赴南京要求国民党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内迁提供方便,使上海工商界全面动员起来。同年出任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率先将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厂等冒险撤至汉口。民国27年,汉口沦陷前,又将两厂迁至重庆。民国30年,在桂林设大中机器厂承制地雷引信,在湖南祁阳设新民机器分厂。民国32年,在重庆组织全国工业协会。次年,组织迁川工厂联合会任理事长。抗战胜利后,代表迁川工厂向国民党行政院请愿,要求收购迁川工厂机器和设备,离川返乡。民国34年12月16日,与黄炎培等人在重庆组织了民主建国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民国37年,在沪创办《中国工业》月刊。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工商界劳军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副主任委员,监委会主任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1958年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主任。1962年7月当选上海市副市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华职教社代理事长,多次到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就我国的机械设备管理维修、城市工业和职业教育工作出谋划策。1982年11月20日写信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请求恢复职教社组织和工作。同月24日胡耀邦复信,回答恢复组织和开展工作问题。1983年5月在中华职教社会员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华职教社理事长。1984年1月再次写信给胡耀邦总结一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阐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等问题。

  曾任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常委,全国人大第一届代表,第二、三届常委,第四、五、六届副委员长。

  姚惠泉(1895-1988)

  311字文达,曾用心水、一之,江苏川沙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读私塾。辛亥革命时参加学生军,投入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民国8年参加五四运动。民国10年8月任上海闸北飞虹小学校长。民国13年与人合伙开设仙鹤草素药厂任副经理。民国15年7月任上海县教育局课长督察,次年参加中华职教社工作,任研究课职业指导。民国19年任职业教育农村劳工服务部主任,在昆山等地组建农村改进区农学团和实验学校,同时协助邹韬奋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生活》周刊。该年起至民国23年兼任沪江大学讲师、商学院导师。“一二·八”、“八·一三”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主管交通支前救援委员会工作。民国26年任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主任。上海沦陷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内迁,留守上海办事处,因秘密工作屡次遭日军逮捕与刑讯,经多方营救获释。民国32年在中共地下党授意下,与人合作兴办中国药物建设公司任副经理,以从事工商业作掩护,为新四军供应军用物资和药品。民国35年11月,加入民主建国会,任民主建国会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上海解放前夕,获取国民党军队驻扎上海郊外碉堡战壕据点散布图,及时转送人民解放军部队。建国初期,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救济会常委,苏南行署常委、土改委员会常委兼政协副主席。浦东地方建设公司总经理,中国药物事业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公用交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制药工业同业公会监察主任。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长征制药厂厂长。文革中遭受迫害。1980年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复社工作组主任,1983年2月起任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主任。

  曾任民建上海市委第一至四届常委、上海市工商联第二至五届执委,上海市政协第一至六届常委,上海市第一至五届人大代表,民建中央第二、四届委员、第五届咨议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二届执委。中华职教社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常务理事。

  王志莘(1897—1957年)

  原名允令,江苏川沙人。少年因贫辍学入钱庄做学徒,后到南洋公学求学,民国4年(1915年)中学毕业,先后在定海县小学、上海留云小学教书,又到新加坡做过教员、报馆编辑,经管过橡胶种植园。民国10年回国,在中华职教社担任编辑,其间,随黄炎培赴南洋诸地倡导职业教育,深得黄炎培的赏识。同年,考入上海商科大学。不久,得菲律宾华侨李昭北的资助,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民国14年获经济学硕士。民国15年起当选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同年进工商银行任储蓄部主任,创中国合作学社。后任江苏省农民银行副经理、总经理。民国20年任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总经理,提倡“振兴实业,职业救国”,通过银行投资和放款,支持国货产销事业,先后任中国国货公司、中国国货联营公司、中国丝业公司、中国棉麻公司董事或董事长。民国25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常务理事及协理。

  民国26年赴暹罗考察。

  312民国28年兼交通银行设计处处长。抗战爆发后,经香港至重庆,设新华银行总管理处,并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联合票据承兑所和联合征信所的主任委员和总经理。民国35年5月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兼总经理。同年8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二届理事。上海解放后1949年11月当选中华职教社第三届理事。1951年新华银行与其他银行成立联合总管理处,任第一副主任。

  曾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和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上海市金融业同业公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中华全国工商联常委。

  著有《中国之储蓄银行史》《合作金融》等。

  杨拙夫(1901—1969)

  字师曾,江苏嘉定人。早年就读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任中小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教师。民国18年(1929年)任嘉定县教育局长,通俗教育馆馆长,后任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校长。民国22年任中华职业学校训育主任。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任上海苏民职业学校

  (该校由南翔迁沪)校长,民国27年任第三战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参议。民国28年任嘉定、宝山两县县政府驻沪办事处主任,从事地下抗日斗争。民国31年5月遭日军逮捕,备受酷刑,经营救获释。民国33年任国民政府镇江地下县长,后调任江宁地下县长。是年8月24日因公秘密来沪,被日军宪兵队侦悉,再次遭捕,惨受酷刑,历一月余始终不屈。获释后从事教育工作。抗战胜利后,随黄炎培、杨卫玉等筹备恢复中华职教社,任总务长。民国35年1月为民主建国会上海分会筹备委员,同年任嘉定县参议会议长。上海解放后,建庆中学校长。1953年12月起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副主任兼任所属启文中学(后改为建庆中学)校长。“文化大革命”中横遭迫害,1969年含冤殁于上海市第一看守所。1979年,获平反昭雪。

  曾任民建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扩大临工会阶段)常务委员、民建上海分会委员、民建上海市委第一至四届委员,上海市第二届第二、三、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民建中央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中华职教社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候补理事。

  张雪澄(1905-1988)

  曾用名张志鸿,福建连城人。早年就读当地小学,毕业后考入县立中学。民国17年(1928年)入上海群治大学选读教育学。民国19年考入中华职业教育社昆山徐公桥乡村改进讲习所学习。结业后留社担任《救国通讯》(即《国讯》)编辑,并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晨班教课。民国27年初任重庆职业指导所总干事,继续担任《国讯》编辑。民国30年秋进入中国航空公司工作,仍兼任《国讯》编委。抗战胜利后,在重庆

  313参与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当选为常务监事。民国35年中华职教社迁沪,赞助复社,为永久社员(永久社员赞助为年5万元)。上海解放后,1949年5月29日任民建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组织处副处长。同年10月任民建上海扩大临时工作委员会常委,后调任上海市税务局检查室副主任,稽核处副处长,并负责《税务通讯》编辑工作。1953年调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副主任兼任所属启文中学(后改为建庆中学)副校长及夜高中副校长。“文革”后,于1978年任中华职教社社史上海编写小组负责人。1980年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工作组副主任,1983年2月起任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恢复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培养社会短缺人才。

  曾任中华职教社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常务理事。

  庞翔勋(1910-2001)

  江苏常熟人。民国20年(1931年)9月考入广东中山大学教育系,民国24年7月毕业。次年8月任江苏省立洛社乡师教员。抗战期间,转入重庆。民国28年任中华职业学校渝校教员,推崇黄炎培坚持敬业乐群的校训,严谨治校和教学。民国33年8月任中央大学附中教务主任,半年后任重庆扶轮中学教导主任并代理校长。民国35年9月任中华职教社推行组组长兼第一补校校长(其间参与创办比乐中学)。民国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奉命赴杭州军管会社会处工作,同年9月任杭州市教育局社教股长。1950年3月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副校长,后任校长,1954年1月调任天津建筑工程学校代理校长,1956年4月调任武汉食品工业学校校长。1958年3月至1974年8月任上海市六十二中学副校长、校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参与中华职教社社史上海编写工作,筹备恢复职教社工作,1980年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复社工作组副主任。1983年2月起任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8月改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为辅导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其间:推动落实职教社与卢湾区合作开办中华职业学校的计划,同时联系各地中职校友恢复中职上海校友会、广州校友会、北京校友会。1995年1月起任上海职教社社务委员会第一、二届顾问。

  曾任中华职教社第四、五、六届理事、第七届名誉理事。

  孙宗英(1920—1995)辽宁沈阳人。民国24年(1935年)秋就读北京东北中学高中。抗战爆发后,随学校迁至河南、湖南等地,民国28年夏高中毕业后转赴重庆参加东北青年补习班。民国29至33年,先后在重庆当教员及电信局、银行练习生,民国34年转陕西省汉中大同银行任出纳助理员,民国35年转中央银行国库局当练习生。同年考入上海中华工商专科学

  314校工商管理系,在校多次参加民主爱国运动,民国38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解放后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出纳。不久,参加华东保卫工作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任华东局保卫处、华东和上海公安部门政保处副科长。1956年1月,调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任联络处副处长。1966年下放“五七”干校,1971年到上海仪表胶木厂“战高温”劳动。1974年起先后调任上海电度表厂政宣组长,仪表局工作队长,自动化仪表三厂党总支书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回市委统战部任工商处副处长,处长,党派处处长。1983年2月参与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复社和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复校,任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12月任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主。1989年8月任上海分社辅导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1月任上海职教社第一届社务委员会顾问。

  曾任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校友会会长。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执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委级顾问,中华职教社第六届理事。

  施惠群(1932-1996)

  原名许迪生,江苏崇明(今上海市)人。民国35年(1946年)入中华职业学校高级商科。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即“职业市”市长。民国37年秋,进入苏北解放区,在苏北军区司令部秘书处工作。建国以后,任上海市卢湾区团委副书记,团市委月刊负责人。1958年被错划右派,先后下放农村、工厂、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平反,后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青年报》总编辑,1985年起任上海市外经贸委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9月任中华职教社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1989年8月改上海分社社务委员会为辅导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任《教育与职业》月刊编委,参与发起并积极推动筹建中华侨光职业学院。1993年4月任上海分社社办企业上海炎华实业公司董事长。1993年12月任上海分社社办企业上海厚生实业总公司董事长。1995年1月在上海职教社第一次社员代表会议上,被推选为社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中华职教社第五届理事、第六、七届常委。著有《中国学生运动史(1945-1949)》

  315

篇四:中华职教社领导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中华职教社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并讲话

  佚

  名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05(000)001【摘

  要】2004年12月20日,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务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会前,她接见了与会全体代表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总页数】2页(P4-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相关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京闭幕国务委员陈至立接见会议代表并讲话成思危再次当选理事长2.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在京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3.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在京召开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4.在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5.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京召开——成思危再次当选理事长

  陈至立、刘延东接见会议代表并讲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中华职教社领导

  

  中华职业教育社简介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7年5月6日,由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该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追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教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研究、开展职业教育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篇六:中华职教社领导

  

  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隆重召开成立大会

  作者:赵鹏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4年第11期

  10月16日,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大会在南京市隆重召开,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罗一民为新成立的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授牌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洪慧民,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主委麻建国,中共中央统战部一局副局长刘海富,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马连美,民革省委副主委殷志强,民盟省委副主委吴胜兴,民进省委副主委

篇七:中华职教社领导

  

  黔籍教育家黄齐生与中华职教社

  黔籍教育家黄齐生与中华职教社

  黄齐生

  在隆重庆祝中华职教社建立

  90周年,贵阳职教社恢复重建l0周

  年和在黄齐生代表延安各界慰问较

  场口事件受伤的李公朴,郭沫若等

  飞返延安飞机失事"四八"烈士牺

  牲6l周年之际,使我们不能不怀念

  敬爱的贵州黄齐生老先生.黄齐生一生坚持真理,正义,民主,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和科学

  而屡遭反动派的迫害,却坚持斗

  争,直到成为党的"四八"烈士.他自学成才,不仅是着名的平民

  教育家,而且是学者,诗人,剧作

  家,教授.他是黄炎培,陶行知等

  的挚友,战友,同为中国职业教育

  的先驱,也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元老之一.他受到人民的爱戴,毛

  主席,郭沫若也尊之为师.家境贫困身体虚弱多病的童

  年,贤母教他的民谣也许影响了

  他一生."一张白纸飞过街,那个

  读书哪个乖;人人读书想做官,丢

  下秧苗那个裁?"曾从外公,表哥

  发蒙学三年.家贫难继,l5岁即去

  商店学徒.店主苛刻凶狠劳役繁

  重,他仍偷空苦读.一日店主发觉

  狠打并说"你能读成书,老子把眼

  珠挖下给你当晌炮踏".黄仍嗜书

  如命,不顾虐待,发愤成才,终生

  从教.八年尽读四书,五经,通鉴,楚辞,庄子,老子和李白,杜甫诗

  篇,以及西厢,水浒,三国,红楼

  梦等小说与戏曲;同时还认真阅读

  其兄黄干夫从贵阳带去的近代西

  方政治,哲学书,如民约论,天演

  论,进化论和意,日维新史,康有

  维,梁启超维新派的时务报》等,打下基础.其兄黄干夫好友儒商

  蔡衡武,见其与兄通信中之诗书

  见解,惊为商界奇才.于是具重金

  为黄齐生偿还在店8ff支欠债,聘

  为贵阳最大商店"群明社"总经

  理.黄放手改革,以聘用取代学徒

  用工制,组织职工学习,改善经

  营,开商界新风,效益显着,正拟

  委以重任,黄却不顾穷困,要求去

  蔡衡武支持其兄等创办的贵州第

  一

  所新制民校达德学校,以解其

  燃眉之急,遂其教育救国之愿.令

  蔡感佩应允,并以白银百两支助.他在达德学校与时俱进与民共

  进,1905年就创办了贵州的第一

  个女生班.他与达德同仁积极参

  与1911年贵卅I辛亥革命,当时曾

  定黄齐生为省交通部长,他坚辞

  不就,坚守达德.协助其兄黄干夫

  @教育春秋@2007—3肖锺

  省实业司司长大办职业教育,设

  立劝工局,分织,木,金,陶工等

  专业,招男女生入学,边学技术边

  生产.又办工业,女工讲习所,建

  农事试验场,开贵州首次工艺品

  展览会,成立商品陈列所,出《贵

  州实业杂志》.1915年他在达德又

  创办贫儿部,免费上学.袁世凯称帝,黄倡议达德首先

  通电响应云南起义,后为贵外I独

  立代表去昆明与蔡锷接洽,继而

  至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地进

  行反帝制宣传.护国之役黄齐生

  劳苦功高,再次辞官不就,谢绝升

  官发财.l9l7年黄齐生倡议达德选派

  学生留日,影响黔中道考送和自

  费留日20余人,由他率领赴日.黄

  趁机考察日本教育.后因纪念五

  月七日国耻受辱愤慨率生回国.黄领导他们组成《贵州教育实业

  参观团》到江苏浙江,山东北

  京等考察参观,后困昆山.黄苦心

  筹划偕王若飞,刘方岳lO余人赴

  法勤工俭学3年,与中共早期党员

  周恩来蔡和森徐特立等亲密接

  触,曾积极襄助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少年))杂志的编写工作.同

  时考察英法德比等国教育,对教

  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有更深的体会.l925年贵州军阀周西成"招

  贤"委黄齐生以高官不就,却选任

  视学深入乡镇视察2O余县,后任

  省立遵义三中校长.到校力除腐

  败积习,旧制,气象一新,三中培

  养出周林(原任中共贵州省委书∞

  2007—3贵阳文史GU1YANGwENSH豢霉

  文

  芝

  记),韩念龙(原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外交部副部长),陈沂(原任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等一批进步学生.1927年以"接近

  共产党嫌疑,主张自由恋爱"被通

  辑.黄被迫逃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社会

  大学成就了黄齐老.黄流亡上海被交通大学聘为

  训育主任,他漂泊半生才将妻子

  和兄全家接沪团聚.未及一年,受

  "五?四"运动的影响,为寻救国

  强国之道,有志之士掀起平民教

  育运动,力图为农工劳苦阶级办

  学,唤醒农民革命,改造建设新农

  村.他又带着视为螟蛉子的少年

  袁咨桐一起逃亡,同往挚友陶行

  知创办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学校.因受中共当时左倾冒险主

  义之害,不久,陶被通缉,学校解

  散,袁也惨遭杀害.黄齐生又迫走

  上海.黄炎培聘黄为中华职教社

  第一个农村实验改革点昆山徐公

  桥农村改进实验区总干事兼农村

  改进讲习所主任.当时黄炎培提

  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专

  守教育岗位不足以救国……须分

  一

  部分精神参加社会运动.""须

  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

  地沟通和联络."职教社"使无业

  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个性

  发展,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为世界和国家的发展服务."实施

  "平民教育"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

  幸福的宗旨,与黄齐生不谋而合.黄炎培的主张与黄齐生的主

  张相一致.黄齐老全力以赴先抓

  乡村改进讲习所工作,根据职教

  社"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精神,

  招收中专以上新生,不但进行笔

  试,口试,而且进行劳动考试."课

  程特重村制,经济,农事教育及语

  言文字训练,期其简当,容易着力

  也;然于人格修养,及做学并重,尤加意焉."黄齐生主持全面工

  作,又主讲政治思想和社会教育

  等课,参古酌会,生动活泼,批阅

  笔记,个别谈心,"学员都心悦诚

  服,受益甚深".1930年底黄"感

  乡属见闻之寡,思游学观摩之

  盛",为进一步做到学用结合,得

  到江苏省农矿厅赞助,以讲习所

  学友为主,黄带领参观访问了苏

  州,无锡,镇江,南通,南京之农

  村改革,社会教育试验区的民众,学校教育,农事改进,经济合作,农村建设以及妇女,职业,宗教,慈善事业等,学得乡村建设经验,为苏浙闽赣皖鄂川黔等省培养输

  送了乡村改进干部.回到徐公桥,黄在试验区推广

  了各地乡村改进经验,积极主动

  与地方行政和文教科卫各方面联

  系,加强辅导,开展教育宣传,大

  见成效."一年之间,徐公桥地区

  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基本上奠定

  了职教社"地无旷土,村无游民,人无不学,事无不举"四句口号的基础.抗战开始后,徐公桥广大群

  众抗敌意志高昂,不少人为国壮

  烈牺牲,这和职教社当年的教育

  和熏陶不是没有关系的"(见张雪澄

  《黄齐生先生在中华职教社》,以

  下引文,下同.).1934年,中华职教社又在上海

  南郊大海边漕河泾建与徐公桥类

  似的"农村改进试验区"及"农学

  团",又聘黄齐生为试验区总于事

  和农学团主任.黄一如已往,一边

  主持招收专科以上毕业青年30人

  的农学团教学,一边带领30个学

  友参加试验区的建设和劳动,并

  主讲国族精神.他联系国史和抗

  日实际,慷慨激昂,唤起学员爱国

  热情.学友常说:"听黄先生上课

  比听书还有劲.他是教我们做时

  代人,走革命路的一盏明灯."1937年底,他为了驳斥国民党

  之共产党抗日不积极的谣言而亲

  访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见,赞许他

  为共产党最艰难时候,党外人士

  同情爱护党最早的一人,并尊之

  为师.回贵阳后,他宣传延安真

  象,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又遭国民

  党驱逐.1938年中华职教社已迁至重

  庆,并将在重要城市分建中华职

  教社.黄齐老积极协助在西南交

  通枢纽贵阳建社,并提供达德学

  校为活动基地,介绍校长曾俊侯

  组成班子开展职教社工作,协助

  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另有专文).得知职教社正需派得力干部去云

  南支持开蒙垦殖局,黄主动请缨

  前往,主持开创草坝蚕业新村工

  @教育春秋@叠∞7—3黄齐生{后排左七}与中华职教社三位负责人黄炎培{后排左六},江问渔(后排左五I,杨问玉(后排左四}等1939年于云南昆明留影

  作.仅年余,不仅帮助农民发展生

  产获得稻米,蚕丝两丰收,而且普

  及文化科学知识,开展演出,体

  育,军事训练,甚至像延安一样办

  起了冬学和夜校,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方面均有创建,对抗

  日救亡宣传开展及于附近县镇.因此,当地反动势力蓄谋对之陷

  害,黄又不得不忍痛离去.二位黄老志同道合,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自认为共同创建的徐公桥,漕河泾乡村改进试验区

  是理想世界,直到延安参观才深

  感自愧不如.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何能如此!?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仅

  是幻想.黄齐老学徒出身,苦学成才,

  继承我国传统,又到国内外广泛

  深入考察教育,结合近四十多年

  的城乡教育改革实践,形成他独

  到的教育思想…….黄齐老自投身1904年创办的贵州第一所代表科学与民主的新

  式学校——以"智仁勇三者,天下

  之达德也"命名的达德学校,即以

  "智仁勇"的校旨贯穿一生,既以

  自励,又以教人."仁者不忧,智

  者不惑,勇者不惧".二位黄老与

  党"心有灵犀一点通",殊途而同

  归.他们本着爱国富民振兴中华

  的良心,力图以教育,科学,实业

  救国,执着地进行职业教育的改

  革,建设新村……却四处碰壁终

  于成为党的挚友,铮友.他们以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宣传

  延安归来,他们在亲人,学生牺

  牲后毅然前仆后继…….在庆祝

  中华职教社90周年,贵阳职教社

  恢复重建10周年和黄齐老成为党

  的"四八"烈士61年之际,让我

  们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缅怀学

  习二位黄老的高尚情操,学习他

  们的教育思想和职教宗旨,在全

  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教育方针

  中继承发扬中华职教社的光荣传

  统,发挥职教社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和特点,在科学发

  展观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华职教

  社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

  小康再作贡献!注:本文参考了谢孝思和王鸿懦的《黄齐生传略*.张克之《关山度若飞》,《中国现代教育家抟》,《百

  年人瑞谢孝思*和张榕明的《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

  思想》等材料.作者单位贵阳中华毋】教社

  责任编辑:李守明

  0.一氮


推荐访问:中华职教社领导 职教 中华 领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