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大总结,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第二单元,知识点大总结,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2022-08-08 18:0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单元,知识点大总结,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供大家参考。

第二单元,知识点大总结,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新 鲁教版必修一知识 清单

 目录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 宇宙环境 …………………………………………

 第二节

 地球的 形成与演化 ………………………………………

 第三节

 地球的 圈层结构 …………………………………………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大气圈 与大气运动 ………………………………………

 第二节

 水圈 与水循环 ……………………………………………

 第三节

 生物圈 与植被 ……………………………………………

 单元活动

 学会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 ……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走进桂林山水……………………………………………

 第二节

 走进 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

 第三节

 探秘 澜沧江 — 湄公河 流域的 河流地貌 …………………

 第四节

 分析 土壤形成的原因 ……………………………………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 探究地貌特征 ……………………………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

 第二节

 自然灾害 的防御 …………………………………………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大气圈与 大气 运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 1 )、对流层:

 对流层高度:低纬度平均为 17~18 公里;中纬度平均为 11~12 公里;高纬度仅 8~9 公里。就季节而言夏季大于冬季。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① ①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

 平均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其原因是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离地面近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有时逆温现象。

 ② 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③ 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2 )、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向上 50 公里高度,为平流层。

 主要特征:① 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 有臭氧层, 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

 ②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 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 有利于高空飞行。

 3 3 )、高层大气:80-500 千米 有若干电离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 过程

 (1 1 )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 2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 , 使地面增温;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强烈吸收, , 使大气增温, ,并通 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说明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大气把大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太阳 辐射 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 地面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应用 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②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在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③温室大棚 原理是 增强。

 大气逆辐射;早春地膜是阻隔地面辐射;秋季果树下地膜是反射太阳光,增加光效。

 (4)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分布状况。如:

 ①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5)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三、大气的 运动

 一)热力环流 ——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 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 。

 1.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

 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图:

 气压:

 C C >D D >A A >B B 。

 温度:

 D D >C C >A A > B 。

 过程 :

 ①地面 冷热不均( (D 地区热,C 地区冷)

 →② 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D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③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D 形成低压,C 形成高压。高空 A 形成高压,B 形 形成低压)

 →④由 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地面风由 C 流向 D ,高空风由 A 流向 B )。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高凸低凹)。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

  总结:

 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环流

 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意义:(1 1 )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 2 )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夜晚大于白天,冬季大于夏季 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 空气 垂直 运动 空气 水平 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根本 原因 直接 原因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海陆风

 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

 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

 夏季吹海风,冬季吹陆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同理湖陆风,沙漠绿洲环流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热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夜晚冷空气下沉使谷底暖空气抬升形成降水

 二)大气水平运动 —— 风

 1. 形成凤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冷热不均)

 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 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垂直于风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摩擦力

 能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与风向相反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 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3. 风向的判断 1. 第一步:画 水平气压梯度 力: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 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 第二步:画 风向: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 ( 北半球) ) 或向左( ( 南半球) ) 偏转 转 30 °~ 45 °角(高空偏 90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近地面(高空)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 北半球) ):

 :。

 。

 3. 第三步:判断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4. 风力 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 水平气压梯度力 的大小,因此,等压线 密集 →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 → 风力 大 。如右上图中的风力:A >B >C >D 。

 数字法记忆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个直接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两种风:高空中的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三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

 补充: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读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 P A >P C ,P B >P D 。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 P B >P A , P C >P D 。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P B >P A >P C >P D 。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祼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 A 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 B 地。

 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地球上的水体

 海洋水 96.53% 、陆地淡水 2.53% 、大气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分类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 、生物水、冰川水(最多)

 水资源:人类常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衡。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海水淡化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 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8 8. .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1) 开源措施 :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 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

 分布, ,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2) 节流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 改进农业灌溉技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1.海水温度 (1)热量来源: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

 (2)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海区: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垂直方向: 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一定深度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3)影响 地球太阳辐射能主要储存于海洋中。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还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2.海水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海水的平均 盐度为 35‰。

  盐度 分布规律:

 从。

 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 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 ——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 ,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2) 洋流因素 —— 同一纬度海区 , 有暖流经过盐度较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3) 河流径流注入因素 —— 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 , 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 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波罗的海是盐度最低的海的原因:

 纬度位置

 气候

 淡水

 海区形状

 红海

 位于副热带海区

 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沿岸沙漠广布,无淡水汇入

 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受到限制

 波罗的海

 60°N 附近海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沿岸陆地河流、淡水湖泊较多,注入的淡水量大

 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受到限制

 (3)与人类关系 ①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产需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

 我国盐场 :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降水少; 晴天多,蒸发旺盛 ;沿海 滩涂 广布 )

 3.海水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 g/cm3 或 kg/m 3 。

 (2)大小及其变化:主要与海水的盐度、温度、压力及其变化有关。

 ① 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② 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

 ③ 冰点温度以上 ,温度越高 → 密度越小。

 ④ 一般来说 , 在大河的入海口 , 海水的盐度较 低,密度也较小,但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对于表层海水来说 , 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

  (3)与人类关系 ①同一艘船在不同密度的海洋上航行,船的吃水深度不同。

 ②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 密度流。例如 , 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 , 底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4.右图中①为盐度 ②为降水 ③为温度 ④为蒸发量 ⑤为密度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等。

 2.海水运动影响: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


推荐访问:第二单元 知识点大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 高一 必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