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互动和谐教学解读(完整文档)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互动和谐教学解读(完整文档)

2022-08-04 18:5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互动和谐教学解读(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互动和谐教学解读(完整文档)

 

 竞和”高效文化课堂的建设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解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被定格为知识的传授者,用自己的准则规范指导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竞和”高效课堂倡导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竞和”高效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言语、动作、行为、情感等中介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双向活动。互动的角色不只是师生间,还是学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师生与教材间的沟通、对话与意义的创生。

 有效互动,是“竞和”高效课堂的内在要求,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建构、真诚对话,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和谐发展”的目的。

 运用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策略搭建的课堂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基石。因此,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策略是“竞和”高效课堂的不懈追求!

 二、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的特征 “竞和”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处于动态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现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学生个体在群体中的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可能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往、互动。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两者之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良好的交往与互动必然“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基于互动的高效和谐教学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动态性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环节都是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即是由多个互动反复交替作用的过程。基于互动的高效和谐课堂教学的动态性,是教学互动策略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可能是由教师预先设定的,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互动的模式和程序的选择则是以学生心理特点、参与学生的数量、发生的环境、师生的知识背景、

 教学设备、媒体的条件等为转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或主题来变换互动的模式或方式,如有时采用问答式,有时采用讨论式,有时采用质疑探讨式等。此外,基于互动的高效和谐课堂教学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或根据媒体提供的学习所必须的途径和资料,适当地调整互动的模式和方式。

 (二)开放性 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互动的形式是开放的 与亲子互动不同,师生互动在更多的时候不是一对一的。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生作为课堂互动的一方,常常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

 2. 课的形式是开放的 基于互动的高效和谐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打破传统,经常淡化课的形式,消融了师生在空间上的距离。教室中桌椅摆放依据课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喜好而变化,有分组围坐的讨论式,有通道排列的辩论式,有席地而坐的游戏式,自由组合的沙龙式等,有时甚至不设讲桌,努力实现师生间没有距离的交流。当然,现在的实践情况是班级

 人数较多,实现起来有相当的困难,所以最适合的是采用小组讨论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做一下总结和点拨。

 3. 学生思维是开放的 基于互动的高效和谐课堂教学中,学生头脑里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束缚,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内容,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这时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 答案是开放的 文科的人文性决定了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在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三)和谐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场面:或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答教师评价等。这种“互动”,严格地讲是

 建立在教师更多的主导之上的,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削弱,甚至根本未被引起重视。所以,充其量也只能是“准互动”。而基于互动的高效和谐教学,十分注重要营造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理解、体贴、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尊敬、喜欢老师,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学科,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听从老师的教导,服从老师的安排与指挥,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不仅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基于互动的和谐教学实施 (一)精心导入,在情感互动中走近和谐教学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没有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多名师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互动,建立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气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

 【案例 1】

 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么,秋天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我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心里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今天我们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看作者读到的是什么? 教学一开始,教师便以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把对春天、夏天的文学认识与学生真诚交流,然后引出“那么,秋天呢”这一问,学生兴趣盎然地搜索记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谈对秋天的感觉。在学生兴趣倍增,情绪激昂之时,教师自然引出《故都的秋》的学习目标。以上导入设计,体现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情入教,学生以情入学,教学中洋溢着师生情感互动的和谐快乐。教师情绪饱满,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的互动,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营造一种平等交流、敢于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氛围,学生的交流意识得到强化,从而为构建和谐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尊重差异,在多层互动中促进和谐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理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一位教师的义务。“竞和”高效课堂正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

 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发展的教学。那么如何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交流互动从而促进和谐教学呢? 1. 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给他们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层次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牵涉的知识点很多,可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相互补充,使学生都参与交流互动,在不同层面的基础上有共同的发展。

 “竞和”高效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为主,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学情和特点后,学生的座位按互补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程度级,再按甲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组排座。当然,这种分层仅限于教师心中有数。异质分组的原则更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案例 2】

 如在一位物理老师在执教《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第二课时)》一课的教学中,就采取了这样的做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会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全过程,提高活动的开放性、研究性。

 1.通过以“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一知识点为载体,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2.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交给学生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3.九年级学生学习一年物理后,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步骤以前已经经历多次,已有了较熟练的思维程序,一般学生都可顺利进行,不熟练的学生在探究中经过其他同学的带动在合作中也会进行下去,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原因和学生智能水平的限制和差异,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科学猜想,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真实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复习引入课题] 师:(投影复习练习题:略)(丙层次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用电流表测一测电路的电流,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

 师: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是怎样呢?(丁层次先猜想)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乙层次学生先回答,甲层次学生补充) [进行实验](按照课前的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在个别指导的同时,动手能力弱或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在操作熟练知识掌握扎实的同学指导下完成,避免出现快的早完成而没有事做、慢的做不出来的现象,基本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完成实验,让所有同学都能在实验过程中交流互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分析与论证](可以让丁或丙层次的学生说出他们的实验数据,让丙或乙层次的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节课体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以知识为载体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特点。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科学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评估交流且多次讨论,充分放手让学生利用创造学的“集体思考方法”,在讨论协作交流互动中探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而且做得津津有味,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整堂课教师上得很轻松,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2. 弘扬个性,优势互补 《新课程标准》建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质疑探究,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藤野先生》“再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教师提出:

 “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的说:“我打算边读边进行批注来学习课文。”有的说:“我认为反复品读精彩语段效果更好。”有的说:“我们想演一演”……学生以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的时候,真可谓异彩纷呈。喜好朗读的把文中的对话读得绘声绘色,擅长画画的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喜欢表演的把鲁迅与藤野先生的话别演得逼真感人,喜欢写诗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了当场写的打油诗,还有的滔滔不绝地交流了读后感受。这样,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不时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魅力。课堂成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同时智慧的交融,优势的互补又进一步促进了课堂的和谐高效。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促进多层面的...


推荐访问:学校竞和高效文化课堂建设基于互动和谐教学解读 互动 高效 解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