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万字长文,全方位深度总结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万字长文,全方位深度总结

2022-07-23 18:10: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万字长文,全方位深度总结,供大家参考。

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

 

 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 万字长文,全方位深度总结 前一段时间,跟几个人交流过有关“产品思维、产品力”的话题,聊起来非常有意思。

 这两天,我把当时表达过的部分观点,结合自己的一些产品实践和思考总结一下,形成如下“产品思维 12 条”。通过本文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产品思维第 1 条:产品的首要问题是定位的问题 在谈具体的产品设计和产品体验这些细节之前,产品经理首先要思考和回答的是这个基本的、核心的问题——“产品的定位是什么?用户是谁?差异点在哪里?” 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的产品,是很难打开局面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成功,就是因为有清晰的、差异化的定位——做“社区化/UGC(用户贡献的歌单/评论等)、算法推荐、能发现更多好歌”的音乐产品,而不是传统的“大而全、冷冰冰、被动搜索、纯工具型”的歌曲库。

 饮料市场是个古老的、红海市场,元气森林靠“0 糖 0 脂 0 卡”的健康、时尚饮品的定位,却能快速成长起来。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理想 ONE 也是凭借清晰的定位发展起来。

 于是,“有人耻笑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方案”,“有人觉得车型太大/太老气”,“有人感觉‘三排六座’很多余/用不上”。

 目标越精准,非目标用户可能喷得越狠——但这不重要。

 一些人的吐槽和嘲笑,恰恰是另外一群人的痛点和最爱,比如奶爸人群。所以,理想 ONE 还是收获了不俗的销量和口碑。

 如果你想让“每个人都是你的用户”,那结果就是“没有用户”。

 当然,在产品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可以不断扩展功能和用户群。但在初创阶段,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是“有明确定位”、“要单点突破”的。

 在日常工作当中,产品经理们很容易陷入具体的产品细节当中。所以,在“低头赶路”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抬头看天”,要多思考一下产品定位、产品价值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产品思维第 2 条:不要只盯着产品本身,更要从生态和系统的角度来思考

 除了产品本身的定位、功能以及体验之外,产品经理还要有更开阔的全局视野,跳出产品这个单点,要去思考“体系、系统和生态”——这些对于大的平台产品尤其重要。

 以微信为例,除了“交流”这个最基本的、纯工具属性的功能之外,还要构建“内容、服务的生态以及信息流转的系统”。

 生态,就意味着“多个不同的角色互相依赖、和谐共处、不断进化”,这在自然界、产品领域、商业领域都是相通的。

 在微信的生态中,就体现在要为内容和服务的生产者提供平台(如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也要为信息的传递和消费提供机制和管道(如附近的人/服务、朋友圈、单聊/群聊分享等)。

 此外,还要考虑好不同角色的“权责利”,尤其是设计好利益反馈、商业变现的机制。

 只有这些系统和生态建立起来,产品才能茁壮成长、长久发展。

 行业里有句话,说“产品经理是离 CEO 最近的人”。尽管有点过度吹嘘产品经理的价值,但这恰恰是点出了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就要像 CEO 一样有“全局视野、系统思维”。

 产品思维第 3 条:好的产品体验,就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体验 人类与外界交互,最天然的方式有“触、碰、听、说”等方式,最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是“图形化、图像化”的方式。

 因此,无论是日用品还是电器、软件产品,都要考虑简单、直观的操作、交互方式。无论背后的原理多么复杂,对于用户来说,都要尽量简单和直观,用户不需要思考就可以“下意识”地去操作,更不用先看什么说明书或者让人来教。

 记得当年 iPad 刚发布的时候,我们发现家里的老人、小孩不需要教,都能慢慢自己用起来。这就是因为 iPad 的产品交互非常直观——“滑动就能解锁、滑动就能切换屏幕、点击图标就可以启动应用、用手指就能缩放/旋转图片”等等。

 奔驰汽车座椅的调节按钮,设计得非常直观——按钮做成了座椅侧视图的形状,因此你可以很直观去调节各个部件的位置和角度。

 特斯拉的空调出风调节也是很直观,出风方向和空调气流被可视化、动态地显示在屏幕上,你用手指在屏幕上就可以直接拖动风向进行调节。这个设计不仅是简单直观,而且第一次看到会让人觉得很酷炫。

 这些年来,大家可以看到,汽车钥匙便是不断朝着“简单、直观、自然”的方向演进——从机械钥匙、遥控钥匙、无钥匙进入,再发展今天“不需要钥匙”的手机蓝牙钥匙。

 有了手机蓝牙钥匙,解锁/锁闭车辆变得再简单不过了。你再也不需要携带一个实体钥匙了,你只需要带着自己的手机就行。当你走近车辆时会自动解锁、离开车辆会自动锁闭——这是多么自然和方便啊。

 有时候,把产品简化到“消失”,让用户不要意识到产品的存在,那就是最自然、最好的体验。

 其实,“简单”不光是涉及到产品体验的问题,更是关乎产品的生命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产品,其产品的生命力就非常强。

 一双筷子,加一根多余、少一根夹不住菜;一个小凳子,加一条腿多余、少一条不稳。所以,你看筷子、凳子这样简单到极致的产品,就能存在数千年之久。

 在互联网领域,“搜索”这个产品形态(注意我说的不是某某搜索引擎)就是极简的——你给它关键字,它返回搜索结果。

 因此,搜索产品还会继续存在。

 如今,吞噬了广大网民无数宝贵时光的、风头正劲的各色短视频产品,基本上算是把视频产品迭代到了极简形态——你不需要按关键字搜索,也不需要按频道查找——你只需要不断上滑,就能看到源源不断的、精彩纷呈的视频。

 因此,这样极简的产品形态不仅能够跨越国界和语言,实现老少用户“通吃”,而且,因为视频观看体验几乎不能再简单了,所以这样的产品形态还将会长久地存在。

 若干年前,腾讯高层就认识到“极简设计的强大魔力”。

 在微信的产品早期,马化腾出于对竞争对手追赶的担忧,深夜发邮件询问张小龙一个产品细节。张小龙则信心满满地回复说“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最简了,对手不可能超越”。

 由此可见,“简单、直观”的产品是多么的强大。

 产品思维第 4 条:要到具体的场景中去设计和检验产品 好的产品,不仅要有常规的、基础的功能和体验,更要考虑到满足某些特殊的、具体的场景需求。产品体验到底好不好,也要去具体场景中去验证。

 比如,音乐产品不仅要“歌曲全、音质好”,还要考虑不同的听歌场景,比如学习、驾车、运动等。因此,除了按照歌手、专辑分类歌曲外,还需要按照各种场景来“呈现歌单、聚合歌曲”。

 导航软件现在是广大驾驶员们的高频刚需产品。而且,导航产品的体验还涉及到行车安全这样关键的问题。因而,产品经理就必须在具体的驾车场景中,仔细打磨和验证产品。

 举个常见的“路口转弯提示”的场景。

 在最初的设计中,导航软件都会给出类似“前方 500 米右转”这样的提示语。

 乍看起来,这样的提示挺清晰。但当你处于驾车的具体场景中,你会发现这种看似完善的提示并不一定奏效。

 这是因为,在驾车行过程中,你很难准确预估出 500 米的距离。于是,你很可能在 300 米处的一个路口,错误地提前右转了。

 因此,导航提示可以迭代为“在前方 500 米第 2 个路口右转”。而且,当你路过第 1 个不应该右转的路口时,导航还会提示“正在通过第 1 个路口”。这样,你基本上就不会走错了。

 此外,导航还可能会有类似“通过前方天桥后立刻右转”的提示。这样,还给了驾驶员一个非常明显的参照物,你就不容易走错了。

 再说个特斯拉的“露营模式”的场景案例。

 所谓露营模式,就是你可以在特斯拉车内露营,在这个模式里,车内空调可以一直保持开启、大屏幕还会显示出一副温馨的篝火画面。

 这是特斯拉首创的一个产品场景,引发了很多用户的兴趣。

 不过,当我在自家的 Model Y 里露营过一晚后,才发现这个“露营模式”还是有很多细节考虑不周。

  没有将车内照明灯的控制进行“智能调整”。当我临时打开车门进出时,车内灯会全亮。半夜三更的很刺眼,影响车内其他人员。

  不能方便地关闭屏幕显示(夜里也很晃眼),只能等待 timeout 后自行关闭 

 没有将车辆锁闭的喇叭声静音,锁车喇叭鸣叫声在夜里很响  …… 可见,产品经理不光要设计出适应某个场景的功能,更要到具体的场景中去仔细检验。

 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

 产品思维第 5 条:善于从用户的行为而不仅是口中获得产品反馈 说起获取用户需求和反馈,最常用的方法无外乎“问卷调查、当面沟通、焦点小组”等手段。

 这些方式的确简单易行,但是却存在很多弊端,诸如“效率不高、问题设计不当误导用户、用户经常不能表达真实想法”等等方面的问题。

 其实,除了问用户之外,产品经理更要善于观察用户的行为,从用户的行为当中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对于汽车而言,尽管你用尽九牛二虎之力设计出了“功能强大”的车机系统,但是发现用户基本上还是买个手机架、用手机导航或者播放音乐,那自然就说明车机系统设计得太烂。

 在万物互联、大数据的时代,产品都有日志系统来保存用户的各种状态和操作信息。

 产品经理应该更加重视从用户操作日志中去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从用户操作日志中就可以找到产品体验方面的问题——如果从日志当中统计发现大量用户反复做一系列固定的操作,那这些操作里面必然就有一部分代表了糟糕的体验。

 如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特斯拉的雨刮器和空调体验很糟糕,这导致用户在驾驶过程中,要经常调整雨刮器速度和空调温度/风力。

 (相比之下,我之前那辆一点都“不智能”的燃油车就省心多了——雨刮器调成“自动”、空调调成“自动/24 度”之后,可以说一年都不用碰一下)

 特斯拉的产品经理,如果你们看一下后台用户的操作日志,倘若发现了大量用户、反复地“调整雨刮器和空调”,那么就能发现这些糟糕的体验问题。

 其实,传统行业也是一样,要多关注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是餐厅老板,你不仅要经常问顾客感觉饭菜如何,更要观察顾客的行为。

 如果顾客频繁地自行给饭菜里面“添油加醋”,如果菜量不大但缺剩余太多,那必然说明菜品口味有问题,需要尽快做出调整。

 产品思维第 6 条:无论什么产品,都要开始重视品味和颜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观念都在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品位以及美感也有了意识和要求。

 所以,产品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之外,需要更美、更有品位。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有不少“体验好、颜值高”的产品,比如戴森的吹风机/吸尘器、哈曼卡顿的音响等等。对于这样漂亮的产品,用户甘愿掏更多的钱购买。

 苹果的产品也是如此,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台式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做得很漂亮。

 只不过,现在大家看多了,可能都审美疲劳,没有太多感觉了。

 若干年前,苹果的那些革命性产品刚刚问世的时候,那可以称得上“惊艳”,苹果与友商的颜值可谓是天壤之别。

 “美学、艺术”一直是乔布斯引以为豪的强大竞争力,他当年甚至赤裸裸地蔑视竞争对手——“微软的产品丝毫没有品位”。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这几年涌现出不少新公司、新品牌、新产品。

 其中,不少产品的颜值都有了很大突破。从车辆外观,到内饰、车机系统,甚至连 logo 都看起来很不错。在选购车辆的时候,不光女人重视颜值,男人也越来越关注这个了。

 说到汽车的 logo,你可不要觉得这么小点东西无足轻重。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如果看到车的 logo 很丑,心里的好感就莫名地少了一大截啊。事实证明,很多 logo 丑的汽车,颜值也好不到哪里去。

 传统行业也是一样,也要追求美感、品质和时尚。无论你是做饮料、做酒还是做别的什么品类,你的产品、外包装什么的都要有颜值,甚至品牌命名也得有范儿。

 开餐厅、咖啡厅的朋友,在尽量保证菜品、饮品口味的基础上,要花心思、花成本,让菜品造型、室内外装饰装潢甚至是一个盘子、一个杯子都尽量地美。

 如果你没有收获到顾客“哇”的一声赞叹,没有顾客自发拍照发朋友圈,没有吸引到人们“种草、打卡”,那就很难产生大的影响力,生意也就一般般了。

 所以说,颜值就是产品力,颜值就是正义,颜值就是利润,颜值就是流量。

 产品思维第 7 条:要让产品自身有引发关注和传播的能力

 在网络时代,能否引发用户关注和自发传播至关重要,尤其是让“产品自传播”。

 就是说,不要等到产品要上线时,才想到如何用常规的营销手段去传播。而是要想,如何不需要做营销,让产品自身就有引发传播的能力。

 即,要把营销思维从业务流程的末端,前置到产品设计的前期——在产品定义和设计的阶段,就把营销点、引爆点植入到产品里面。

 要实现这个目标,产品做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肯定不行。你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让用户眼前一亮”,或者给产品增加“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东西。

 以特斯拉举例。

 马斯克肯定知道他的汽车在“底盘舒适感、内饰豪华感”等方面,比不过奔驰之类的传统品牌。(当然,这也是其产品定位的结果。)

 那么,他得有其他能够让“让用户眼前一亮”、引发关注和传播的东西啊!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特斯拉汽车上的“鸥翼门、全景天窗、中控大屏、自动驾驶、智能召唤”之类“酷炫、吸睛”的东西。

 所以,你心里要有底——哪些是基本面,哪些是杀手锏。

 除了做产品,做服务也能引发“自传播”。提供“极致的、让用户尖叫”的服务的海底捞、胖东来,就是很好的榜样。

 产品思维第 8 条:眼里不要只有“产品功能”,更要多多考虑“人” 做产品、搞营销的高手,一定是“懂人性”的。

 在他们的眼里,不光有基本的、冷冰冰的产品功能,还有那些活生生的人。

 微信之父张小龙就分享过,微信的产品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和满足“人性”的。“附近的人、漂流瓶”戳中了无聊、孤独时的人的内心,“朋友圈”则是迎合了人们喜爱炫耀的心理。

 当你把...


推荐访问: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 万字长文,全方位深度总结 万字 深度 思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