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用户客户和成为业务渠道(完整)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成为用户客户和成为业务渠道(完整)

2022-06-29 09:1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为用户客户和成为业务渠道(完整),供大家参考。

成为用户客户和成为业务渠道(完整)

 

  成为用户的客户和成为业务的渠道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今天我们想说一说那些争来争去的关系。

 数字化发展,带来了“用户”的概念,而“用户”的概念来源于“渠道”的性质。过去一段时间,大家觉得“用户”不止是对渠道来说的,还可以在“产品”上来说,所以“免费”送产品烧钱这条路也有一些传统企业跟风互联网搞过,最后发现“自损 8000,送敌 10000”。

 所以用户的服务逻辑,永远和“渠道”是绑定在一起的,因为渠道才能沉淀用户,并为转化成价值提供基础。可以说脱离了“渠道”的用户策略,几乎都是败的。

 而渠道的建设就离不开受众与定位。建设新渠道,要么是为了更好的承接老客户提升粘性,要么是为了引入增量客户,产生增量价值。但核心仍然是客群的差异化,如果渠道的发展最终发现客户受众趋同了,那只能是内部争夺业务的转化来源,为什么还要重复建设一个新渠道,来引发新矛盾呢?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新的渠道来说,看起来需要回答“提供什么服务场景”这个问题,但根子上是要回答“你要获得什么样的用户”这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上来,很遗憾,你有 8

 成以上的概率在做重复的渠道建设,因为你的推广渠道也同样会与存量渠道一致,转化的客户也一定高度相同。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渠道多样化是传统银行的特色基因,因为渠道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不是经营)。与互联网不同,大部分互联网或“消费零售”是通过渠道激发需求进而满足交易的。但是大部分的银行渠道是客户先有了金融需求,找到便捷渠道来解决问题。这两者有着基因上的差异。

 这个逻辑就好像“门户”与“搜索引擎”一样,门户的目的就是琳琅满目,让你不知道干嘛的时候,来激发需求,尽量用长时间的闲逛来摸清自己的需求。但是“搜索引擎”就是在你明确知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快速的找到答案,一秒钟都不要浪费。当引擎不再为快速满足需求而服务的时候,案例大家都能找得到。

 金融很多时候不是逛出来的,而是在明确需求之下的服务承接,没有需求或者需求不明只有两种可能。

 1、金融教育不足,不知道金融杠杆对生活的价值。2、不具备金融服务的基础条件,没有闲钱或者没有信用。

 如果硬要改善这样的条件,也同样两个方向。

 1、长期的公众教育,扩大基础需求面。2、不适配营销,硬

 性诱导转化,形成潜在的服务风险。

 但是这两件事情都和渠道怎么运营未必有直接的关联,渠道里面玩的天花乱坠就一定带来新需求和需求转化吗?这个答案相信大家都问过自己不止一遍。

 不过今天很多银行在落地中出现了“渠道的业务化”,把渠道发展看做是和业务并行的管理方法,将渠道的 MAU 活跃作为渠道发展的主要目标,靠传统发展业务营销的人力资源发展渠道安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突出了渠道的活跃要求,但另一方面却也忽视了渠道对“金融业务承接转化”的要求。

 就好像很早以前的段子所说,搜索引擎的目标就是尽量缩短大家搜索的时长,以此衡量引擎的能力。但如果搜索引擎是以“延长用户时间”为目标,就会引发系统性的结构性定位的大问题。

 我们总是听到大家反馈“体验不好”,将“体验”捧上神坛,但是什么是“体验好”,又似乎很缥缈,是布局不够合理吗?或者前端设计不够好看?还是点击后有时延?点击后报错失败? 体验本身是个主观的感受,每个人对体验好坏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说,金融渠道服务的是金融需求,渠道体验的好与坏,最核心的因素在于,用户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 bug,找到自己当前最需要的服务并且完成转化。而

 需求的激发,很多时候不在渠道之中,而是散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碎片化的需求起点,不是一两个银行电子渠道能够解决的,要么是通过精准的广告激发,要么是通过极强的品牌感知,让一个消费者再有这样的金融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主服务银行。

 其实经过几年互联网的洗牌,数字服务实质上已经成为人们的基础设施,依靠渠道下载注册对“用户”进行争夺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数字市场的“忠诚度”以及“门槛”已经足够低,所谓的“用户主权时代”,就是“随意选择供给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需求满足的准、快、好,就是对的,也是构建品牌忠诚度的基本要素。渠道发展离不开真实业务需求的对接,为了注册而注册,为了下载而下载,为了活跃而活跃,都是短效发展,难以形成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

 今天数字渠道的发展,体验的优劣,品牌的强弱,其实都不是下载、注册、激活、MAU 可以准确衡量的。用户平均登录-交易时间是多少?无交易登录占比是多少? 当你追求这些指标并不断试图降低的时候,所谓的体验,活跃人数,都会有质量上的提升。

 今天银行的用户,或许更应该关注那些“你根本还不清楚是谁的人”,而电子渠道内,其实几乎只有客户并无用户。今天市场已经大不相同,渠道的发展如果还在花重金追求流量的堆积而弱化业务的承接,多少有点“重走老歪路”的味道,

 因为今天的流量也远不是当年的模样。

 渠道诚可贵,很多渠道快速成长不是因为花样繁多,而是在于核心需求满足的透彻深入。同样,很多渠道的衰落并不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或内容不够绚烂,而是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叠加了太多的想象,走偏了定位的方向。

 还挺押韵……

 一家之言,未必正确,欢迎探讨。


推荐访问:成为用户客户和成为业务渠道 渠道 完整 客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