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抽出而写之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岂能抽出而写之

2022-07-18 16:1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岂能抽出而写之,供大家参考。

岂能抽出而写之

 

 岂能抽出而写之 ————兼论新材料作文题中材料的作用 作

 者:

 施仁港/林国清

 作者简介:

 施仁港,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林国清,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原发信息:

 《语文月刊》(广州)2017 年第 20174 期 第 8-12 页

 内容提要:

 “抽出而写之”是导致学生写作新材料作文离题或套题的最主要原因,学生屡犯“抽出而写之”的毛病,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新材料作文中所供材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材料的能力。

 关

 键

 词:

 新材料作文/材料/抽出而写之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7 年 08 期

 关于文本解读,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不要抽出而讲之”,意谓“勿舍文本于一旁而抽出其政治道理而教之”。如果“抽出而讲之”,就是抛弃文本语境于不顾,空谈政治道理,这就与文本解读的实质背道而驰。其实写作也一样,尤其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生一不小心就走上“抽出而写之”的歧路,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

 一、“抽出而写之”是新材料作文离题或套题的最主要原因

  (一)“抽出而写之”病例剖析

  近日,笔者命制了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以供本校高二年段统一作文训练之用,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冯骥才先生在其随笔《富人区》中说:美国的富人区,优雅、宁静、舒适,如人间天堂;日本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房子像首饰盒;中国的富人区,院子里有喷水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了大狼狗。冯先生拿同一个问题“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分别问这三个国家的朋友,得到的回答分别是:

  美国人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上好机会,我会比他们住得还好!”

  日本人说:“不会的。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中国人说:“嫉妒?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社会生活类新材料作文题。虽然材料叙述的美、日、中三国的朋友对富人的态度,在形式上是并列关系,但材料的用意,却是使前后构成强烈的对照,用美国人和日本人对富人态度之平和来衬托中国人对富人态度之偏激。美国人相信机会,日本人擅长学习,唯中国人

 对富人欲杀之而后快。这种对富人的嫉妒乃至仇恨即为典型的仇富心理。因此,如果文章写的是对仇富这种现象的界定、仇富现象的表现、仇富现象产生的根源、仇富现象的危害、根治仇富现象的措施等内容都是切题的。但一般要涉及仇富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如何消除仇富现象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因为现象人人可见,原因则需要探讨,而能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同时,如果就某一个方面来谈,比如光谈原因,而且采取例举式,文章又会显得太单薄而没有深度。这是这种类型的作文题行文的一般思路。

  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从更小的角度切入,将问题挖深谈透。比如,可以就富人方面来谈仇富现象产生的原因,拟题“为富而仁,何来嫉妒?”等。也可以从仇富者的角度切入,就如何正确对待富人这个角度来谈,拟题“仇富者的救赎之道”等。所以,切入本文题的角度还是相当多的,只要围绕对待富人的态度或谈与仇富有关的某若干个侧面即可。

  但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本次作文竟然有相当多的同学撇开材料语境,仅抽出“嫉妒”一词作文章,将新材料作文当成以“嫉妒”为话题的作文题来写作。一个平时语文功底还比较好的同学就写了这样一篇议论文(2至 5 段只列出大意):

  题目:劝君莫饮嫉妒酒

  第 1 段:美、日、中三国的游客对待富人态度不同,国人“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一语折射出浓重的嫉妒心理。其实许多国人对于比自己优越之人,都怀有病态的嫉妒心理。

 第 2 段:嫉妒蒙蔽心智,扭曲心灵,非但不能增长才干,增加财富,反而伤人害己。庞涓妒贤嫉能,膑足同窗,身死马陵。唐代才女鱼玄机妒杀侍女绿翘,亦将自己的性命葬送。

  第 3 段:人们常常嫉妒同一领域同一层次中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比自己优秀者。同时,社会的某些不公,如有的人靠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和权位,也是人们产生嫉妒心理的重要原因。

  第 4 段:换种心态,用宽广的胸襟看待他人的优势,见贤思齐,吸取他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身优点,从而求得双方“共赢”。山涛帮助妻子偷窥嵇康与阮籍的美貌,宽容平和而又自尊自信,表现出高妙的人生智慧。

  第 5 段:人的心态决定人生究竟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霾密布。嫉妒是盏鹤顶红,劝君切莫举酒杯。如果用宽广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生活处处皆是美。

  应该说,如果撇开命题材料不谈,这篇议论文还算中规中矩。标题运用比喻,将妒忌比作毒酒(鹤顶红即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形象点明文章的观点。首段引出论题。主体部分既是正反对比,更是逐层递进,先以庞涓和鱼玄机为例从反面论述妒忌的危害,再以山涛帮助妻子偷窥阮、嵇美貌为例,从正面论述宽容平和而又自尊自信才能有效化解嫉妒。文章收放自如,征引恰当,显示出较高的人文素养。

  但如果以新材料作文的规范来评判,本文又属于“沾边”作文之列。第一段概述材料并作评析(即谓国人“折射出浓重的嫉妒心理”)固然简

 洁准确,但接下来的“其实许多国人对于比自己优越之人,都怀有病态的嫉妒心理”,就已跳出材料的特定语境范围了。再接下来的主体部分,环环相扣谈嫉妒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如何消除,都逸出对待富人的态度这个范畴。所以,本文确是严重的跑题或套题之作。其跑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抽出而写之”,因为写的是议论文,确切地讲,应该是“抽出而论之”。如果这样写都可以,那还要材料干什么?标明“以‘嫉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是更直截了当吗?所以,如果要谈“嫉妒”,只能在“对待富人的态度”这个层面从某个角度切入分析说理。但这种嫉妒不是妒贤嫉能,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忌妒诸葛亮在内涵上不尽相同。

  因为,新材料作文最重要的审题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即通过或分析主要矛盾,或锁定关键句子,或把握情感倾向,然后全面整合和提炼深入分析得到的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意蕴,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待写文章的立意。而绝不能仅仅从材料的片言只语或细枝末节入手,以偏概全,轻率行文。

  (二)“抽出而写之”的两种情形

  其实,“抽出而写之”是导致学生写作新材料作文离题或套题的最主要原因。曾有一道作文题的材料为:许多人认为易中天要凭借一己之力在5 到 8 年内完成 36 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是瞎折腾。而易中天却表示,他已经 66 岁了,要抓紧时间。他幽默地说:“我的观点是国家不能折腾,而个人可以折腾。年轻人可以折腾,老年人更要折腾。年轻人折腾因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可老年人不折腾就没有时间了。”在这段文字

 中,“折腾”一词就出现过 7 次,称之为关键词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将之“抽出而写之”,就陷入跑题或套题的泥沼,因为这 7 个“折腾”的含义不尽相同,根本无法在一篇 90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中讲清讲透。“折腾”本来就是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含义更多。其中“国家不能折腾”中的“折腾”属于贬义词,包括瞎折腾、穷折腾和乱折腾等含义,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即是,还有像朝令夕改、忽左忽右等劳民伤财之举也都属于这个含义范畴。因此,“国家不能折腾”系指国家要保持高度稳定,要有长远规划,要科学民主决策。“年轻人折腾因为来日方长”中的“折腾”属于褒义词,系指年轻人来日方长,可以多作尝试,不要怕失败,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但绝不能抱残守缺,贪图安逸,甚至啃老。(如果光写年轻人要奋斗拼搏之类,就属于偏离题意,因为材料中有“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的字眼。)“老年人不折腾就没有时间了”中的“折腾”也属于褒义词,系指老年人要老当益壮,发挥余热,抓紧时间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对于本文题,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选择一种“折腾”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折腾”,否则只能是瞎折腾,离题万里。当然,具体写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对“折腾”这个关键概念的阐释。

  “抽出而写之”除了上文所述的忽视材料中某个词语或短语的含意受特定的语境约束这种类型外,还有一种类型是忽视材料中某个小事件(细节)也要受特定的整体语境的约束。例如,有一道作文题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

 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最后来到的石油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段材料的主旨是盲目从众和盲目趋利使得石油大亨被自己的谎言所欺骗,最终也下了地狱。但有相当部分考生却从“诚信”的角度来立意,这显然偏离了题意。因为如果“诚实守信”可以作为正确的立意,那么石油大亨最终自己也下地狱又该作何理解呢?所以,虽然迟到的石油大亨确实撒了一个谎,声称地狱里发现了石油,导致已经入座的石油大亨纷纷下了地狱。但这仅仅是材料的局部,属于细枝末节,本寓言的整体语境并不在于批判迟到的石油大亨不讲诚信,因而不能据此立意,“抽出而写之”。

  二、新材料作文题中材料的作用

  学生屡犯“抽出而写之”的毛病,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题型所供材料的作用。如果深谙材料的作用,不仅可以避免此类错误,还可以有效解决其他诸多问题。

  材料的作用,自然首先体现在审题立意方面。材料(含材料之后的具体写作“要求”)是审题立意的唯一依据,是待写文章的立意之母。也就是说,材料作文的主旨(如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只能来源于此,绝不能抛开材料自行另外立意,否则就是偏离题意。正因为这样,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解读,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同时,新材料作文一般有若干个立意的切入点,考生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角度或立意。这是材料的主要作用。因此,如果考生写的是议论性文体,则一般要在文章的开

 头部分(当然不一定是第一段)针对性地引用(引述、概述)材料、简要而巧妙地分析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立意(论题、论点),尽可能使文章的立意与材料之间建立起某种逻辑推理的关系。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有效避免偏离题意,二是可以有效防止阅卷误判,三是可以充实文章内容。当然,具体写作时上述三个步骤可以灵活变通,比如,可以先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将材料作为论据使用。而如果写的是记叙文,其最根本的要求便是这篇文章的主旨要与文题所给的材料主旨或角度吻合,不管是暗合还是明合。总之,不管写作何种文体,文章的立意和内容都要受到材料的统率,逸出材料,即为离题,而一旦离题,即一切免谈。

  材料固然是审题立意的唯一依据,但如果考生只将材料进行改写或扩写却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这犯了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大忌。原因很简单,这与高考语文所要考查的能力背道而驰。这本已成常识,却总有一些考生乐此不疲,有的语文老师对此也不甚了了,岂不怪哉?

  其次,材料是议论性文章选择论据的联想触发点,有助于寻找同类素材。议论文写作总免不了要摆事实、讲道理,这自然就存在写作者如何有效调遣平时所储存的论据素材的问题。调遣素材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文章的立意(主旨、观点)出来后,围绕立意搜索材料,能想多少是多少,然后有选择地将之写进文章中。这种方法随意性较大,有时明明已经积累了不少素材,但写作时还要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弄不好还可能深陷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另一种就是以所供材料(包括漫画材料)作为选择

 论据的联想触发点,去寻找与材料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正反两面的论据素材。如果材料是名言警句或者其他哲理言论,则要寻找与材料所蕴含的事理一致的论据素材。即如 2016 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丙卷作文题,其材料的主要内容为小羽无私公布新式花茶工艺,牵头拟定地方标准,由政府发布推行,使花茶产业发展壮大,自己则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对这个文题,比较高明的处理是聚焦主要矛盾,以小羽获得成功的一个核心因素来统率其他因素,比如立意为“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等。这个立意对应的材料是:“小羽带领大家把市场做规范,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牵头拟定地方标准,由政府发布推行,使花茶产业发展壮大。小羽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再进一步抽象即是“某人因富有远见和胸襟宽广而成就创新之举”,这样,古今中外凡与此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正反两面的论据素材都是符合要求的。考生可按时间(朝代)顺序或国别顺序或领域顺序筛选素材。这种方法由形象到形象,由事件到事件,与前一种方法相比,更容易触发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搜索到有用的素材。当然,写作时一般是综合运用两种方法,以快速寻找到写作素材为最终目标。

  再次,材料可以用来拟写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优秀议论文的标题往往精准而又形象地体现文章的主旨内涵。但因为写的是新材料作文,标题又必须与材料的含意高度吻合,以避免文章偏离题意。这样,充分利用体现材料意蕴的材料中原本就有的关键词句来拟题就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例如 2014 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拟题。此题所供

 材料为: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显然,要审清此题,必须从“空谷”和对待“空谷”的不同态度中寻找最佳的切入角度。而“空谷”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能...


推荐访问:岂能抽出而写之 岂能 抽出 而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