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潘岳思想转变阶段
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文章内容

浅析潘岳思想转变阶段

2022-07-06 19:4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潘岳思想转变阶段,供大家参考。

浅析潘岳思想转变阶段

 

  - 1 - 浅析潘岳的思想转变阶段 —— 潘岳作品思想分析

  摘

 要

 摘要:正文潘岳其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具争议和传奇的历史人物。少年天才、风流倜傥、出身名门、才貌双全,这些词放在潘岳身上都不为过。他出生于儒学世家,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少时就跟着父亲游历四方,了解了许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和风俗,可以说不管是文化成就还是实践他都做的不错。可更多的人认为潘岳这个人物是文品与人品不相符,潘安的结局可以说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他本来完全可以凭借自己都才华和样貌平平淡淡过完这一生,却最终因为自己一些错误的选择卷入了这场政治阴谋,也因此丢了性命连累了家族。但我们认为潘岳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和所处的历史环境也影响了他的思想,所以这里主要浅析潘岳思想转变的阶段,更加深入的了解潘岳。

 【关键词】

 潘岳 ; 时代 ;作品;思想

  - 2 -

 外文题目

 Abstract

  ×××××××××××××××××××××××××××××××××××××××××××××××××××××××××××××××××××××××××××××××××××××××××××××××××××××××××××××××××××××××××××××××××××××××××××××××××××××××××××××××××××× 【Key words】

 - 3 -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潘岳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出生虽不算上层圈子的顶峰,也相当于出生于名门之家。年少英才 12 岁与杨氏订婚,他与杨氏夫妻恩爱,杨氏死后他为其写的诗作更成为了经典,他也成为了悼亡诗的鼻祖。他孝顺父母,也曾在河阳励精图治,还留下了“河阳一县花”的美称。然而这样一个有才有貌,几乎可以说是上帝的宠儿的人却落得一个不堪的下场。这十分的引起了我们想对他的探究,想要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作品。最终试着去理解他的人生和结局。他的人生结局可以用悲剧来形容,我们也想要知道这样的悲剧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同时我们能够从他的身上学习到的一些经验,他身上总结出的一些启示,然后为我们以后的人生路以史为鉴。潘岳对于我们来说太过于传奇,又像谜一样。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个谜题揭开,更多的了解其内涵。

 1.2

 研究的方法

 本文对潘岳的思想转变的阶段的分析,将目光重点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诗歌等作品的分析中,通过对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探究来深入的去剖析他在那个阶段的思想特征,从而得到一个更为正确和准确的理解。

 1.3

 研究现状 潘岳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和诗人,其文学作品可以说是非常让人们熟知,但至今对潘岳的思想转变研究还不够系统与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知网目前对潘岳思想研究学术期刊 112 篇与学术论文 147 篇,维普目前有关于潘岳思想相关文献有 31 篇。从这两大文献库中可以说,现在对潘岳思想研究还没有达到丰富内容、广泛角度、丰硕成果的现实境地,也可以说并没有取得较大的研究成果,但为今后潘岳思想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相关的研究文献对研究中国文学史潘岳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帮助。所以通过潘岳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诗歌风格的转变来分析他思想的转变,从而对潘岳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地位,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 4 -

 2

 潘岳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 2.1

 潘岳生平 潘岳,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出身儒学世家。年少时,跟随父亲宦游各地,后就读于洛阳太学,二十岁就开始了仕途,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来历任京官。潘安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的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了文学天赋,被乡里人称为“奇童”。也因写了一首赋作而被赶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才重新得以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此后一直屡升屡降。后来几曾恃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当时贾谧组织了“文章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为文章二十四友之首。后来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丧命,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最终落得个为虎作伥的万世恶名,不亦哀乎!

 2.2

 潘岳所处时代背景 潘岳是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和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文人。西晋在历史上虽然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不可否认这个大一统王朝十分的脆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晋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王朝。一方面这是司马家从曹家抢来的江山,在天下人看来,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思想之中所不耻的行为。另一方面这个王朝内忧外患,对外不仅有各方少数民族,还有西晋王朝一开始大量分封的各类王侯。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早年的时候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却只会一味的去享乐。他的大臣甚至将他比作东汉末的桓,灵二帝。而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傻子皇帝。他的一句“”何不食肉糜”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笑话。让一个傻子当皇帝,司马衷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各方势力手中的傀儡。而在这些势力当中,不得不提的一定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丑后贾南风。贾南风因其母亲郭氏与当时司马炎的皇后杨氏关系要好,把又黑又丑,嫉妒心又强的贾南风在近五地面前夸出了一朵花来,最终她成为了晋惠帝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利用晋惠帝的名义把当时的权势杨家异了三族,当时杀了几位司马家的王爷。最终膝下无子的他因为嫉妒心的原因想杀死当时的皇太子司马遹。潘岳就是参与了这一场谋杀案,才落得历史上被夷三族的下场。西晋一共历经四代皇帝,约 37 年的时间,便从历史的轨迹当中消失了。而潘岳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迷乱,风流且病态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往往是被时势和事态推着往前走,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言不由衷。

 - 5 -

 3

 潘岳的思想转变 3.1 潘岳前期思想

 二十岁之时潘岳积极入是对人生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幻想。在他 20 岁那年,他看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在耕田,出于内心的崇拜他为司马炎写了一首《籍田赋》,“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不亦重乎!敢作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我庾如坻。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祇攸歆,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当然这也并不排除他有讨好司马炎的意味在里面,可是那时年少英俊的他内心的崇拜也是真的,他的文采在赋里体现的十分彻底。武帝司马炎特别喜欢他的这篇赋,可同时正如中国古话所说的那样“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理想并没有因此得到大展宏图,不仅如此,他还招来了许多人的嫉妒和猜忌。于是在人生宝贵的十年他的官职停滞不前,转眼就到了 31 岁。可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梦想。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和竹林七贤的山涛政见不合,31 岁的他被贬到了河阳(今天的河南潘阳县)。虽然被贬到了河阳,但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扎根生长。潘岳在这个偏远的地区大展宏图,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他也留下了“河阳一县花”的美称,并作诗《河阳县作诗二首》。这个时候的潘岳仕途不顺,产生了“短暂”的归隐思想,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窥见一二。

 如写《秋兴赋》时潘岳也是两鬓发白的中年人士,而在写《闲居赋》时潘岳已步入了知天命之年。作为一个从弱冠以来就进入官场的人,他在官场上付出太多太多,以致失去了性命。《秋兴赋》里面所写“虽末世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尽管官场给他带来的有“善”有“恶”,他也能有《闲居赋》中“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强烈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我在这里用了“短暂”的隐,在他所写的这两篇带有“归隐”思想的作品,其实更多的是他对官场的眷恋,失意时的怅惘,是不得志时的“负气”,也

 - 6 - 可以说是“一气之下”的想法。但不得不说他在迷惘之际,在最初的自然世界能找到一份灵魂上的短暂安慰。

 自然之美,让他眷念避世的生活,内心找到一丝慰藉。“野有归雁,隰有翔隼”,田野的归雁,沼泽旁的翔鸟,“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秋兴赋》中时而劲风吹帷、时而寒蝉秋鸣、夜晚有萤火闪烁、白日有日光微醺、四季的转变、万物更替……他的归隐显然与陶渊明的大为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开篇就写“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文章回旋复沓的感叹“归去来兮”,而后发出“请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在陶渊明回家时心情是“载欣载奔”,看到的是“僮仆欢迎,稚子侯门”,虽然“三径就荒”但“松菊犹存”,进屋之后有美酒作伴,引壶觞,眄庭柯,时矫首而观,俯仰之间,看见的是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潘岳之景,更多是漂泊的,短暂的,凄美的。原野,沼泽,是室外之景,萤火,日光是短暂之景,更能反映他的归隐短暂是文中的“四时代序、万物回薄”四季终是更替变化的、万物也在反复的更替,这不就是在暗示着一位虽有归隐之心的文人,但他却最终要回去,这更能突出他对官场的眷念。而《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更多是的置于归隐之中。这是陶渊明的归家,从在路上的小径看见松菊,到携带着僮仆归家,归家的视角观察屋外之景,而在这里的“家”定居的意象,其实也正表现着陶渊明归隐的坚定。从侧面反映出潘岳内心仍有对仕途的眷恋。

 3.2 潘岳后期的思想

 《闲居赋序》曾讲述了他自己的为官经历“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评。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潘岳少负才名,被誉为“奇童”,初入仕途时就创作了《籍田赋》,声名大噪。所以他为人心高气傲,有才有貌、有胆识、有见解、可是偏偏就是不受重用。潘岳最终还是在时间的改变下,时势的使然下一点点的被这个世道这个世界所改变。44 岁的他被召回洛阳,这个时候,他渐渐遗失了初心,他已经没有了在阁道上题字“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讥讽权贵的勇气,这些年来的不如意和心酸让他卯足了劲儿的想往上爬,哪怕不择手段。即使有《闲居赋》中说“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短暂归隐的想法,但也始终忘不了官场。在禁营、明堂、辟雍等地的周围徘徊,然又去观看天子之礼。而且仍在赋中盛赞朝廷的威严,颂扬皇帝的圣明可见他还是向往朝廷的,虽然暂时的归隐能给他带来一丝喘息的空间,但他注定要被仕途

 - 7 - 的枷锁固定一生。在写完《闲居赋》不久他就迁著作郎,而后又登上了朝中高位。开始阿谀奉承,结交权贵,甚至辗转于不同的权势之间。期间潘岳更是与石崇(西晋首富)等人聚集金谷园称为文章二十四友,也称金谷二十四友,作《金谷集作诗》,“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所。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保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后一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更是成为了他人生最后的归宿。他因结交了贾南风的亲侄子贾谧,参与了贾谧等人谋害皇太子的计划,最终因此而亡,株连三族。

 - 8 -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二卷[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 高胜利. 潘岳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2. [3] 罗 罗 宗强.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96 [4] 宗白华.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 六臣注文选[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推荐访问:浅析潘岳思想转变阶段 浅析 阶段 思想

猜你喜欢